给人力量的文字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2019-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读书人张茗雅

一个月,就能飞速成长?

是这样的。

我们习惯了“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做事练习够一万小时才能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习惯了“刻意练习”的声音,认为一件事只有长时间练习才能走向专业。

其实都对,也都不全对。

甚至,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一年过得真快”,觉得一件事没有结果是正常的,一个月干不了什么是正常的。


我以前也是这么看的,一只小猫让我改变了看法。

事情上这样的,我帮朋友照顾了两个月小猫。

特别萌的一只小猫。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刚见它的时候,它只有两个月大,和楼梯的高度差不多大,不敢上楼梯。

看到人走上去,它便用怯怯的眼神望着,眼神中带有几分渴望,犹豫许久,小心翼翼的用尽全身力气跳上一节台阶。

好半天,它才上去两三节,上去以后紧张的望着下面,似乎又不敢下来。直至怀着羡慕的眼神目送主人从楼梯上下来。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对,初见时,它就是这样,怂。哦不,小。

下图,是一个月后的它。

嗯,开始上房揭瓦了。

满屋子上蹿下跳,飞檐走壁,沙发赛跑,与人大战,无所不能。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嗯,就是一个月后的它,匪。

是的,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刚从襁褓中出来没多久的小猫,一只还不会吃鱼的小猫,竟然可以上房揭瓦了,上桌子,上柜子,上灶台,是的,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

一个月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变化。猫如此,人不如猫乎?

又过了一个月,它似乎明白了,不能上桌子,不能上床,不能上灶台,虽然它屡屡再犯,但它看到人立马就下去,足以看到,它懂事了。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看到人吃东西的时候,这只小馋带着渴求而又艳羡的目光喵喵的叫着。

一个月前,它情急之下会挠着主人边叫边跳。但一个月后,它会收起它的指甲,用爪子轻轻触碰,不失时机的对着你,喵一声。

一个月前,它看到食物就开始疯狂吃,一个月后,它知道自己饱了就过会再吃。倘若它饿了,就在桌子下面,对着放食物的地方喵喵几声。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一个月,不可思议。

它成长了。


回头看看自己,浪费了一个又一个的一月,浪费了大把的时光。

“一年,一年可以有多大差距你知道吗?”

这样的话又一遍在我脑海里回荡。

有多少一月被我挥霍,又有多少个一个月碌碌无为。

8年前,我也曾经创造过一个月的奇迹。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特别普通,普通到毫不显眼的学生到了全校前五。

老师在全校的讲座上说,这个孩子是我们学校的传奇。

其实,并不神奇,只是,那个月,我珍惜了时间。

由于人的惰性,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过是假勤奋而已,找准方法,提升效率,在战术上用心,往往事半功倍。

其实,一个月,人也可以干很多事。


一万小时定律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并不准确,因为不同领域需要的时间不同。而且,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成为专家。

先入门,先熟练,再谈成为专家的事。

比如,我们从小学英语,十年寒窗,很多时候,大家学英语的时间,都在十几年以上,而我们能够开口说英语的却凤毛麟角。

足以见得,如果没有效率,进步也很小。

而十几年也是倏忽而逝。


今天看了一本书,另维的《每一天梦想练习》。里面讲了一个清华学生的故事,让我很触动。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是说一个清华哥去国外交流。结果他的口语水平实在令人难以恭维,初次见面,对方听了三十秒才初步判定他说的不是闽南话。

后来,他去买东西,手脚并用加表情也解释不清他的意思。留学的朋友帮他,他拒绝。

后来,他去中餐馆,店员说中文,他非得用一口听起来像闽南语的英语跟人家飚英文。

他走到哪里,别人都多看他几眼,默默评论,傻叉。

三个月后吃散伙饭,清华哥张口点餐,一口纯正的英文,简直像一个美国人在说话。

作者忍不住问,你是掉进山洞里捡到了《九阴真经》吗?

三个月,天翻地覆的变化。

清华人的厉害,不在于成绩好,会考试,而在于他们知道如何做好一件事,便知道,如何做好每一件事。作者如是说。


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是一本不错的书,书中提到了练习,并提到了要有目标,有反馈,否则,只练习无目标或者你一直在走神,你可能永远无法进步


前几天打扫屋子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如果洗完拖把用力拧几圈,多余的水很快就拧干了。

但如果洗完不拧,立在那里晾着,放一个晚上也不会干,还是有很多水。

就像学英语,有的人学了十几年也没有学好,但有的人三个月就判若两人,令人刮目相看了。

有时候,必要的压力和目标是需要的。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一个月,你本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