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的小王子(14)
14
早餐后,导游只字不再提黄龙的事,将大家引到了附近一处藏寨。在路上导游反复强调,“走进藏家”藏民家访活动,是政府要求每个进入藏区的旅行团必不可少的项目,被称作是九寨特色的心灵盛宴。
年轻的“卓玛”热情地讲述了藏寨历史和藏民习俗,满怀“感恩的心”耐心教授大家藏传的治病方法,还现身说法演示了各种藏银饰品带给她的身心保护,直到满意地看到大家在寨子旁边的银饰大市场满载而归。
曲辰对于所谓“纯玩团”里的这些变相购物伎俩习以为常,被动地应和着。但看到身旁的小婵学习藏民礼佛时一招一式的认真样儿,还主动配合地与小婵充当了一次卓玛特邀的嘉宾。然而到了银饰市场,两人只瞟了一眼,便抽身退了出来。
从市场建筑的穹顶上北望出去,墨绿色的山峦几乎被流动的白云罩起,只余山根的部分。而回首向南,整个村寨的背景却是清澈的深蓝,蓝得让人陶醉和神往。小婵拉着曲辰,从市场大门一侧,一直向一条小巷深入进去。村寨到处是旗幡,巷子里没遇到一个人,两边的院落,稍嫌破旧但一色的整洁。偶尔露了几幢全石结构的新房,像在刻意凸显主人的富庶。
一个身穿大紫花棉袄、小蓝花棉裤,头扎两朵羊角小辫的女孩,站在巷口怯生生地望着两人。高原特有的漂染了暗红的脸蛋,好奇抑或有所期望的眼神打动了小婵。她招呼了一声,把手伸往曲辰背后的登山包里,女孩却突然转身跑向院里。小婵拉着曲辰拐进巷口从古旧的院门探头进去,土坯的二层走廊上,女孩还趴在弯曲的木栏杆后面怯怯地望着他们。
曲辰感觉小婵打了一个寒战,赶忙揽紧她往回快走。在拐出巷口前,小婵转身抱住曲辰,曲辰解开自己的防寒衣,像孩子一样把她包进怀里。小婵也像生怕曲辰丢了似的,脸紧紧贴在他的胸前……
两人走出巷子,返回村寨那条唯一的大街,才碰见了几拨游客。曲辰拉着小婵小步跑了几十米,小婵累得气喘吁吁却总忍不住咯咯地笑。曲辰又使劲搓了搓双手,捂住她的脸。她收住笑容直视曲辰的眼睛,没几秒又哧地一声笑着挣开他的手。曲辰捉住她问笑什么,她故作严肃地小声对着他的耳朵:
“桃花眼啊……单眼皮的桃花眼!”说完又咯咯笑了起来。
大巴车旁,几个游客在品评各自从市场采购的银饰物件,车上也陆续返回了一些人。师师挽着王凯上车时,在曲辰身边停住,向坐在里面的小婵展示了她戴在手上的两副纯银手镯,还打趣地问曲辰为小婵买了几样。曲辰呵呵笑着指了指登山包说快装满了,师师玩笑着叮嘱曲辰别忘了带她去爬泰山,才与王凯回到后排的座位上。
大巴又将他们引向一处,名曰三江源“德吉梅朵”风情街。先牦牛制品参观,又藏药制作参观,仅最后重点推荐的真丝工艺参观就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一色的热情推介和鼓动购买,对曲辰和小婵两人没产生一点吸引力,而高高升起的艳阳下,宽阔平静的岷江、明快艳丽的建筑、逶迤安详在蓝天白云里的远山,却赚足了从真丝作坊溜出来的两人的眼球。
几乎没有一丝风,阳光变得暖洋洋的,小婵也充满了活力。两人沿着干净的河滩,相约大口喘息清新的空气,一路笑着,指点着远望出去的虹桥与波涛一样的山影,一朵一朵猜想多姿巧云幻化的故事。有一次小婵兴冲冲地跑上一座月牙造型的石桥,小孩子一样兴奋地向着曲辰夸张地摆着双手,也让曲辰变成了小孩子,学着她的样子一招一式地和她呼应。
在到导游约定的藏区风味餐厅享受所谓的免费自助餐前,两人也去了一家牦牛制品超市。麻辣的、五香的,块状的、丝状的,袋装的、桶装的,小婵还特意拿了一瓶当地出产的青稞酒,算真的把登山包装满了。
挤进偌大的自助餐厅,蜂拥一样捡来食品,味道却与导游吹嘘的“藏区特色、不尝后悔”的说法相去太远。草草吃罢回到车上,导游才又一次将是否继续黄龙之行抛给了一车人。一直给曲辰印象不错的导游,这会儿让曲辰大跌眼镜。她先是挑唆游客之间内斗,期间不断打压坚持去黄龙的想法,待发现有多数人趋向于继续黄龙之行时,又搬出大巴司机,让司机表明若是坚持去,返回成都须行驶的另一条夜路非常危险,继而再通过司机之口坚决拒绝冒险驾驶。一来二去,接近两个小时全耗在车上了。曲辰懒得与他们理论,而小婵,更像要极力躲开嘈杂的环境,似睡非睡地闭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