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人家
文/龚东燕

说起小桥流水人家,我们会想起马致远的《天净秋思.秋思》 ,也会想起苏杭一带的古镇。今天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桥流水人家,感受谢冰莹女士描绘的江南水乡美景,体会作者是怎么表达思乡之情的。我们江西的孩子也是处于不太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家园,对江南水乡的描绘虽说没那么如临其境,但也有些感同身受。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也算有认知基础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鄱阳湖边上的人来说,对于古镇,对于溪水,我们是有感情的。这下,我们又有了情感基础,学习起这篇散文就不难了。
这篇散文主要是借记叙童年趣事以及描绘家乡风景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景叙事相互交融,有的地方则直抒胸臆,散文写作方法收放自如,语言行云流水。

比如记叙童年趣事: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比如记叙中掺插着写景: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比如纯粹描绘家乡风景:清澈见底的小溪溪的两边,种着几棵柳树,婀娜的舞姿,花着粼粼的波光。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等等词句段落,声音、画面,在小桥流水人家中交织唱和,这样,一副美丽的乡村图呼之欲出。
有些地方直抒胸臆,比如第五六自然段: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爱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这些表达情感的方式,正是需要学生学会并加以应用的。也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自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主导下完成个性化的阅读固然重要,但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还得贯穿始终。在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情境下,感受美,感受散文的魅力,感受作者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求以后作文能够写出真情实感来,这样,小桥流水人家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我们正处于小桥流水人家之中,比如叫学生记叙一件童年趣事,像作者写的这样的趣事,对于乡村的孩子也是再熟悉不过的,学生也可以加以模仿运用。
在一篇习作中用上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开始涉及。
除了作文方法的点睛学习,更主要的我们还要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体会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将来有一天,飞到外面去了,学生们还能思念起江南水乡那山那水那人。

最后我再来跟着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唱起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我们循着古人的足迹,去体会秋天的思乡之情,让我们也多读读名家散文,去学习他们的表情达意的技巧,另外,我们得有发现的眼光,平时多观察发现,多思考,多积累,俗话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写到这里,大家说,小桥流水人家,美不美?对于江西的人来说,其实她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去发现她的美,表达她的美吧!
本人郑重声明,此文为本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