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

2019-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英明Jimmy

中国人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拔苗助长, 为想很多人都很熟悉这个故事,故事的大概是说一个农夫希望自己的水稻能快一点长高,然后他就想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方法来帮助水稻的生长,他就跑到田里把禾苗一颗一颗往高里拔,结果大家都知道,禾苗全都死掉了。看到这里大家都会笑话这额农夫,认为他傻的可爱,或者说蠢得够可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大家都会笑话他,说他蠢,可是如果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甚至发生在整个一个民族身上,又会怎么样?还会有人认为这很“蠢” 吗?

让我们先分析一下拔苗助长的农夫为什么会失败,首先农夫不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人应该尊重这个规律,顺应这个规律,否则只会招来失败。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甚至比比皆是,例如近代的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多快好省得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并非都是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这些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伤痛”。

国人似乎历来就善于“好了伤疤忘了疼”,人们向来都会觉得自己不会像那位农夫一样愚蠢,拔苗助长这种事情似乎只存在于书本中,国人向来也是自以为聪明的,这就容易掉到愚昧的“阴沟”里,如今我们的小学教育方式,岂不是比任何故事都能更好的诠释“拔苗助长”这个成语吗? 而更加讽刺的是“拔苗助长”这个词经常被教育界拿来做比喻,因为孩子被认为是祖国的花朵,小树苗,未来的希望,而“拔苗助长”就有了新的意思了,可是这本来是古人的智慧,劝诫现代人的“箴言”,如今却被国人演绎成现实版“悲剧”。

  前几日读了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科学家发现,幼年时过度的使用大脑,过大的压力,会影响大脑的发育,甚至很容易造成损失,让孩子在长大以后出现很多的缺陷,容易造成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文章还说这大概是中国人无法培育出“大师”的原因,姑且不谈这篇文章的正确性,因为科学的东西大抵都是如此,今天被认为是真理的,明天就很快被推翻,但是不管科不科学,有一点是确定的:一个本来应该是充满童趣而又天真浪漫可以疯玩的童年,却被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毁灭,这实在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而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形成了一种潮流,全国亿万儿童几乎都陷进去在这一“悲剧式”的洪流之中,甚至连呻吟的时间都没有!

作为个体的中国人是聪明的,甚至睿智的,但是作为一个群体来说,我们有的时候傻到近乎“白痴”,因为我们经常的逻辑乃是这样的:人家的孩子三岁就能背下整本唐诗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别的孩子都那么厉害,我们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啊,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督促自己的孩子抓紧学习,谁都不想落后了,真的是“只争朝夕”,所有人做事情的标准都是参照别的人,而永远正确的逻辑是:“大家都这么做,一定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落别人后面,要不然孩子一辈子没出息”,于是“拔苗助长”的悲剧就一再上演,大人们亲手毁了孩子的“童年”,也就没有时间思路如何孝顺父母了!

于是如今出现一个疯狂的社会现状,各地新建的商场里,写字楼里到处都是各种培训班,有早教的,有各种艺术教育的,也有智力开发的,也有各种辅导班,英语学习班的,不一而足,反正这一行当如今很火爆,于是每到周末就能看到很多老人送孙子送外孙去️辅导班的,当然也有很多父母,那些个老人也不觉得有什么怨言,毕竟全家的人都在为孩子的未来而付出,可是他们本该当“爷爷”的年纪,如今竟然要为“孙子”们服务,而且这种“服务”被理解为理所当然,这应该是古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当然儿女工作忙,当爷爷奶奶的闲暇无事,照看一下孙辈的也是一种亲情,不应该指摘,但是为人儿女的竟然不觉得有任何亏欠,甚至理直气壮,理所当然,就让人“不可思议”起来了。

  大抵这就是中国现状,无法改变,也只能尽量适应,既不推波助澜,也不随波逐流,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调和,不要让自己的儿女那么劳累的写作业,多给他们一些玩耍的时间,也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不要让他们继续为孙辈操劳,这是每个人都能努力去做的,不要做那个“拔苗助长”的农夫,也不要担心孩子跟不上潮流,比起未来优越的社会地位,孩子的“心智”健康要更加重要,何况现在在先的,将来不一定总是在先,人生还很长,不要在让孩子在听童话的年纪,却背起了成年人才能承受的重负。

2019.12.18 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