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故里话端午
1600多年前,日后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诞生在古琅琊,现临沂。此处有王羲之故居。门票二十人民币。
王羲之,字逸少,翩翩佳公子,出身不凡。
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里的王谢就是晋代的两大世家望族。琅琊王家是东晋世家望族。另一家就是谢家。
我在王羲之故居的流觞阁收藏了王羲之字帖一套四册,里面不乏王羲之与谢家子弟之间的日常帖子。两大家族日常交好可见一斑。
王羲之5岁前居于琅琊王家故居。后搬迁至绍兴。在绍兴城内有王羲之故居和洗砚池。
出身名门的王羲之自身也不负众望,流传千余年的书法和典故,只要汉字恒久远,一定兰亭永流传。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浙江会稽山上一醉狂书写就《兰亭序》成就王羲之书圣千古名。
从唐皇到清帝,莫不喜爱推崇。
乾隆模仿的碑刻至今还在蓟州古渔阳城的独乐寺。
毛主席也曾手书《兰亭序》,万马千军的毛体字,不是一般字体可比拟的。见石刻。
逸少自幼好鹅。
琅琊故居内有鹅池,书写非右鸟,而是下鸟。鹅池内养有几只大白鹅,以便名副其实。
有斗笠青衣油画爱好者在鹅池边描摹。
有史学爱好者私以为,其实此好非喜爱,而是喜吃。
晋朝自方士到司马皇族,都好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好好的人长期服食丹药自然毒盛火旺,而鹅刚好是凉血的好食品。至于是铁锅炖大鹅还是生啖其肉还是老鹅煲、烧鹅仔就不得而知了。
五年前,象山考古,琅琊王氏家族中一位正经的千金小姐王丹虎,墓中出土了一瓶丹药,六成硫化汞。如此重金属能不中毒?侧面印证了琅琊王家确有服食丹药的可能。
丹药,金丹,非寻常百姓能服食得起,这是名副其实的富贵病。因富贵殒命的晋哀帝司马丕就因服食丹药而驾崩。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服食丹药而死的皇帝。谥号使用哀字作为平谥,足见后人对其同情。
东床快婿,这个成语讲的就是王羲之。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了太尉招女婿的故事。本该翩翩佳公子,为致一窗碧。却躺在东床上,袒露着肚子吃东西,似乎不把太尉择婿当回事儿,此举在琅琊王家一众优秀的公子们中脱颖而出,反而引来太尉“佳婿”的评语。是手段还是真不在意就又不得而知了。
普照寺,王家故居舍为佛寺。
故居内有碑文,上书普照禅寺来历。
普照禅寺原为琅琊王氏故居宅。晋永嘉年间,王氏南迁,舍宅为梵宫。唐朝成为开元禅寺,宋崇宁初改为天宁万寿禅寺,后称普照禅寺。金公元1144年,和尚觉海重修该寺,并集唐书法大家柳公权正楷字雕刻石碑《沂州普照禅寺兴造就记》。
琅琊八景之首,普照夕阳,大雄宝殿西壁有窗,夕阳照射在金色佛像上,殊胜庄严。大雄宝殿,观音寺等都已经重新建好,还未开放。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此不做过多评说推演。
看看端午节上自己打扮和任人打扮的姑娘吧。
古风古韵,兰亭序碑刻前走秀怀古。
古装赏园子的小姐姐们,像极了大观园的妹妹们。
途经梧桐树遮掩下的洗砚池小学,进入景区,红枫疏影,一派江南园林。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碗大的玉兰花,花瓣透光,祥和美好。
金黄色的睡莲飘在流觞阁前,金色花蕊金色花瓣,金色总是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各种防疫香囊,祈福五彩绳。现场包粽子的,现场书法作画。
现场烫火画。这门技艺在过去是走街串巷的小木匠必备谋生手艺。我们家里几代人的衣柜,高低柜,都是木匠住在家里,现场烫画是小孩子们最爱围观的场景了。一把烙铁,掌握好火候,深深浅浅的颜色勾勒出山水景物,木柜顿时有了书香气质。
当许多传统文化逐渐殇逝,我们自身不去学习,捧场也是一种对传统的保护,让手艺人可以凭传统手艺养活自己,让传统文化留住或者消逝得慢一些。
琅琊王羲之故居,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