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偏概全是人的一个基因

2018-08-05  本文已影响62人  文武泽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

什么是以偏概全?

维基百科的解释是:以偏概全或取样偏误(Sampling bias)是指以少数的例证或特殊的情形,强行概括整体。

我认为把“以偏概全”理解为“取样便误”更加具体指导意义,使大脑更容易想到扩大样本;只采取关于自己的样本或少数样本就是以偏概全。“人们常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成全世界的观察,把自己的看法当成全世界的看法,一切从自己出发,全然不知道别人和别人所处的世界有可能与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不通。” 这里的样本只有自己的,太少从而不具有代表性。

我们也许浑然不知,以偏概全,这个词会自始至终依附在我们身上,影响着我们的一切,难以完全消除。

以偏概全,为什么难以消除?

这是由我们的生理基础决定的。大脑占体重的2%,可它用到身体20%的能量。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稍微用一下脑这个能量的消耗就会达到30%。如看书比不看书要饿得快很多。为了节约很多大脑的资源,以偏概全就是一个好的方式,也是我们的类的某种天性。

洪兰在《认知心理学》讲到:认知偏差为什么难以消除?最大原因是大脑为了节省资源,全部用系统1处理,系统1不通时,才利用系统2处理。(大脑有两个系统,系统1是没有意识,很快就做决定;系统2是理性的,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它在缓慢的计算)。以偏概全的发生跟认知偏差有很重要的关系,它是认知偏差的一种。

以偏概全,无处不在

除了生理方面的基础,在经济学上也有解释。当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容易产生歧视(经济学),即区别对待。我们常常以偏概全做判断,是不得已,因为信息费用很高。以偏概全会发生错误,但与要付出的成本相比,还是值得的。如我们在房间里面,忽然跳出一只老虎,你会怎么做?你会赶紧跑!因为老虎会吃人。如果我跟你说:“先别跑,这只老虎不一样,它不吃人。”你会怎么说?你会说:“我怎么知道它吃不吃人,我还是先跑为上。”有人评论说:“你这是歧视,你是以对一般老虎的印象来判断这只具体的老虎,你应该多花一点时间了解这只老虎。”你会说:“我了解不起,时间太紧,风险太高。”(《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第11讲-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以偏概全的现象很多,例子也无法穷举。

给人“贴标签”,就有以偏概全的成分。过分概括化,是以偏概全:如一件事没做好,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心情不好的事情,觉得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也是以偏概全;

媒体报道中的标题党的路数,大多是以偏概全。它们的发表,只选取部分事实数据发表,传播的是以偏概全;是一种发表错误,误导太多。如果跟投资金融相关,看这些新闻是要亏的,需要分析第一手材料。

《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认为,今天人们用IT技术的进步来说明整体科技进步在加速是以偏概全。我们哪些方面没有进步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近代医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就是通过病例找到疾病的普遍规律,当然有一个局限性就是很多结论是以偏概全。第二次工业革命也伴随着大量新药的出现,最有代表性的是阿司匹林和青霉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医学上的另一个进步就是懂得了用大样本对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双盲对比试验。但是到今天,医学在整体上就进展缓慢了,虽然在个别疾病的治疗上是不断进步的。而这里面一个瓶颈就是以平均值掩盖了个性化的差异。

如何回避以偏概全这个陷阱呢?

当自己不用脑子的时候,不要过分责备,大脑就是这样设置的,接受这个现实。知道并接受大脑的运行机制,是小心回避“以偏概全”陷阱的第一步,先要知道有这个偏见存在。

我们只有先承认以偏概全的存在,然后才能回避它!消除它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尽可能扩大样本量。

(1)“反过来,总是反过来想”,不仅仅是一种逆向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扩大采样样本的方式。至少可以增加50%的样本,或让样本一下子超过50%。

(2)借助他人视角。自己会被过去的经验所局限,从他人视角的寻求更多样本帮助。

(3)最少不了的方法就是阅读,我也是通过阅读才对“以偏概全”有了进一步理解。通过阅读跟新自己的背景知识。如下图所示,中间的是“B”还是“13”,取决于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决定我们看到什么。我们终身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丰富背景知识、不断地征服偏见,从而扩大样本、获得正确。

语境效应

2018年8月5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