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观点
最近上的线上课程——《全球竞争力》。之所以上这些课程,是因为担心自己的做不好父母,希望能够在教育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但最后发现,自己也受益非浅。
识别观点01
上周四上的是《国际思维框架——识别观点》
识别观点想要做到这样,真的很难。在课程中我们对北极圈变暖;中国的高考改革;以及疫苗事件进行了分组的观点识别讨论。这样的讨论很难,因为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我能做什么呢?我去这么努力地识别国家政策决策者的观点,对我的生活和现状会有什么帮助吗?我很不解。我在困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识别别人的观点?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
02
本周在工作上遇到了两位家长因为孩子的事情闹矛盾的事情,导致老师和家长之间也起了一些隔阂。而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三方的观点我都可以理解和感同身受。我会运用对方经历了什么?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思维模式去看待整件事件以及放下自己的情绪去处理这件事情。而相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努力维护自己观点的人,是那样的声嘶力竭和受伤。
识别观点03
回过头来看,其实这样课程中进行的讨论练习,并不只课程上的练习讨论,而是通过这样的练习让我知道有这样的思维模型,当你学会用这样的思维模型,在生活中看待一些问题将会是比较客观的,也可以不带情绪地去处理一些问题。而且更为珍贵的是,当你能够理解你别人的观点时,你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这个世界。
9月份读的书目时《身体知道答案》《生命合伙人》其实这两本书的共同之处就是——注重自身的感受。当你深陷和他人的对立面中时,你的感受肯定是不好的。而如果能够理解别人,虽然可能事情和矛盾还是不能马上解决,但起码内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依然能够感受很多的美好,这对生命的意义来说是重大的。
04
思维上的 一点点改变就能带来这么大的不同,打磨头脑中的思维模型是值得花时间去慢慢刻意练习的。这样的练习并不容易。比如女儿最近回家总是抱怨同学、学校、老师,她的问题也是出发点都在自己身上。如果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可能看到的世界会是不一样的。当父母义正严辞地向孩子说教的时候,何尝又不是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自以为是地在教育孩子,都是为孩子好,和孩子的又能有什么区别呢?想到这,我并没有对女儿的抱怨进行指责和教导。只是她每天回家和我分享抱怨,我每天回家和她分享我在一件看似不怎么顺利的事情中,找到的美好。经过几天她的抱怨似乎少了一些,也有可能她只是懒得重复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也在这样的年纪才明白这样的道理吗?我在她这样的年纪,对自己的母亲毫无理解和体恤,可当自己成为了母亲,母亲那勤劳的品质就成为了刻在我潜意识里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