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艺谈写作简书电影

影评是个专业活儿

2013-05-16  本文已影响665人  哲尔夫

电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通过技术的应用、编剧的创作、演员的演绎和导演的思考,向人们传递着来自生活或历史的启示、娱乐或普世价值观,看电影已成为几乎全人类共同的爱好之一。

电影好不好看,很多人都会认为看票房,票房好,说明看的人多,电影就好看。我认为这个看法不全面,有的电影财大气粗,花了大把的钱推广宣传,公映前的造势很到位,吸引了大批的人慕名而去,广告效应极大的拉动了票房,但是人们看后往往评价不高,虽不至于高呼上当,但少不了有人给出差评甚至恶搞,前几年的《无极》便是例子。当然,票房不好与电影不好看基本是成正比的,除非是观众的智商有问题或被严重低估的影片,比如美国有部1955年的《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上映后据说劣评如潮、票房惨败,但后来却被誉为美国20世纪50年代最伟大的作品。我没看过此片,但相信类似案例应是凤毛麟角。

上面提到两个关键词,一是“好看”,二是“评价”。每部电影内容各异,想传递给观众的目的也不同,有的只想博观众一笑,有的想刺激观众的感官,有的想引导观众思考,还有的想触动观众内心的情感….而观众对所有电影的评价只有一个:好看或不好看(专业人士例外)。可见,多数观众看电影是非常直接的,通过自我的生活经验对电影作出判断:男女主角符不符合我的审美观?片子特效炫不炫?有没有让我感到开心、感动或恐惧?能凭借电影本身成功引导观众进行思考的电影,基本就算大作或经典了。除此之外,有些人也能引导观众进行思考,他们被称作“影评人”。

影评人多为电影迷、专栏记者、媒体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也有电影策划、电影研究、电影工作者或文化名人等专业人士。甚至有专门的影评人协会,还会每年评选出年度优秀电影、导演、演员等,其影响力不弱于专门的影视大奖,因为其对市场的重要影响,电影投资商甚至将其看作市场风向标。由此可见影评人的评价对一部电影有多重要。

影评人通常能在普通观众的视角之外,看到电影想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并通过撰写影评告知观众,进而让观众豁然开朗、幡然醒悟,这与上学时的老师有点相似,指点迷津、答疑解惑。影评人的这种能力,来自于其对电影套路的各种熟悉、专业知识的积累或丰富的人生阅历,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于微观处看宏观,这也与上学时的老师很相似,善于总结中心思想….由此可见,影评这活儿其实是很专业的。

看到这,你是不是想起了互联网上众多的电影网站,上面充斥着大量的评论?是的,那些确实是评论,也只能称作“评论”,甚至多数称作“垃圾评论”。换句话说,电影投资商是不会看这些评论的,因为没什么价值,它们更多的是观众对一部电影的观后感,有的写没看懂,有的写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有的写剧情狗血,还有的写男主人公是傻逼….总之百花齐放、各领风骚,但仔细读来,又让人相当困惑,比如剧情怎么狗血了?怎么看出来男主人公是个傻逼的?这些技术细节都没有交代,让人十分着急。阅读这些评论为什么会有言之无物、味同嚼蜡的感觉呢,究其原因,还是评论者文化有高低、见识有广狭,想说却说不出来或说不清楚,遂一言以蔽之:勉强给个6分。

真正专业的影评是怎样的呢?看看这个:

….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李迅在评价这部影片的时候曾就开头提出质疑:厂长的不动作,玉石的展览,按照规律,是构不成叙事的动力的。然而什么是动力,需要什么样的动力。就像希区柯克说的,一个炸弹放在那里本身就是动力,跟观众的感知结合起来就是动力。在现实生活中濒临倒闭的时候突然挖出来一块玉石,厂长会怎么办,人们会怎么办,这本身就是动力。而正是围绕这个为核心产生了戏剧的基本:冲突与矛盾。而故事的推进改变了人物关系。这又使得一切符合了戏剧的规律。 

….

上面文字摘自《温暖的黑色幽默》—评《疯狂的石头》。可见,专业影评首先得有个题目(小样们都傻了吧,成天只知道写段子),内容当中还得引用专业人士的话以提升权威感(小样们下巴都掉地上了吧),如果再引入电影名人的话就更专业了。另外你还得懂些专业知识,比如戏剧的规律(小样们洗洗睡吧)。而且我只摘录了其中一小段,所以专业的影评还有字数要求….

看完此文,我知道你不会再写影评了,我也是,但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评论下去,因为我是“瘾评人”。

《铜雀台》,场面宏大、构思精巧,给个8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