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发热
很多人认为体温在38.5℃以上,就是高温了,就应该用退热药。关于“高温”的标准,有人说39℃,有人说39.5℃,有人说40℃,我问这讲法从何而来?答:医生讲的。可见医生的见解各自不同,都是凭自己的想当然说的,病人却把它当真的。总之,既然现代医学还没有标准的规定,医生胡说八道就不能相信。
把发热分为高烧、低烧,说高烧就应该用退热药,低烧不要紧,这是一种误导。它不仅给发热定下一个错误的标准,也同时制造了人们对发热的恐惧心理。
基于这种恐惧心理,人们才会急于寻医购药。临床所见,发高烧的人原来身体都是壮健的居多,而且退烧快;而发低烧的人原来身体都是衰弱的居多,而且纠缠不休退烧难。
发热基本上是一种自我防卫,一种生命的自救行为,为什么被人们如此视若大敌?
大家应该知道这是市场在炒作。制药公司需要卖药,医生需要生意,两者各有所需,发热就被炒起来了。
如果把高烧说成病重,那么试问为什么退得快?低烧说成病轻,那么为什么纠缠不休?这样的讲法于实际情理不合。
如果说:体格好的人得重病,体格差的人得轻病,那么,锻练身体岂不成为多余的了?可见医生这种以体温高低划疾病轻重的说法是错误的。
临床的经验认为,发热应以精神好坏论轻重。精神清爽的,无论体温多高,都算轻症;精神不佳的,无论多低都是重症。
我自己的女儿,11岁,发热39.5℃左右,伴有咳嗽,我只用了三副中药治疗,没有用使用任何抗生素和西药退烧,并同时做了儿推,6天就完全治愈。
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发热,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因为,在外来微生物感染或体内微生物不平衡的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便放出毒素。当生命发现了这些毒素后就开始发热。
发热使这些入侵的,或恶意扩大地盘的微生物觉得环境不适,于是减少或停止繁殖。微生物的寿命都很短,只要停止繁殖了,新的没生出来,老的几天后就会死亡。
这说明,发热是生命对外来微生物的感染或内部微生物恶意繁殖的自我防卫反应,不是疾病。发热的高低,是生命自己根据需要控制的。所以,把体温高低作为生病轻重的标准,那可以说完全是有意的误导。
临床常见:体温高的,往往是身体好的人,退热也快。原来,是因为入侵微生物数量少,所谓邪气轻,马上被消灭,生命觉得不需要用发热来解决;入侵的微生物多,也就是邪气重,生命就觉得必须发高热。
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邪气重,正气盛,斗争激烈。
而体温低升不起的人,往往纠缠不休,其实平日他身体也不好。这是因为,体质不好,对入侵微生物就极其敏感,一有动作,就马上发热。
因为体虚,体表松弛,高热也发不起来。西医的单纯退热就退不了。这样的单纯退热,还会帮入侵微生物的忙,退了热,它们觉得环境舒服了,就又开始繁殖了。
河北某地修桥,桥基挖的很深,因下雨桥基灌满了水,路滑一小孩放学路过那里掉进水里,工人们纷纷跳进水里捞出来,一位年轻的工人因为水性好,多次跳进水里,最终将孩子尸体捞了上来。夜里这位年轻的工人就寒颤,上牙咬下牙,全身战栗,几个工人嗯都摁不住。随后就烦躁,发烧,送到医院时前胸都被自己抓破了。因为工人们没有太多的文化,心里恐惧说是不是淹死的小弟弟路上寂寞,想要拉上这个大哥哥,送到医院后,就开始输液,结果输上液就被这个工人拔掉了,喊叫,烦躁到如此程度。西医没有办法,也心里恐惧了,便找到中医老师去诊治,发烧到40度左右,脉搏非常快,是明细的大叶肺炎早期症状,是典型的大青龙汤的症。
《伤寒论》“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身上一点汗没有,高热,胸闷,烦躁麻黄30克,桂枝10克,杏仁6克,炙甘草6克,石膏20克,生姜9克,大枣3个(擘),20分钟后药熬好喝下,随后喝大半杯温水,因为药苦,需要喝水,水喝下后,看到脑门开始冒汗,随后大汗淋漓。随后输液治疗。因为有中药截断病程,原本的大叶肺炎也没有发展下去,只住了5-6天便病愈。
这就是中医经方用药得当效如桴鼓。
最近看到网络报道取消西医,这也是不正确的做法。但是对于发烧状况不能全部选择输液退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