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外漂泊的日子(3)
季叔的鼓励下,单枪匹马去煤气厂技校报了名,每星期两次的电脑培训,是晚上上课。白天站店,傍晚时分,拉上小店卷帘门,步行20多分钟到53路起点站,约30分钟后,我就能抵达目的地,开始两个小时的培训。那一期的学员班,有年长的,年长的,多数是单位委派学习的。当时的自我感觉不错,我并不像别人那样对考试提心吊胆,我很有把握拿电脑初级证书。
我的诸多不顺从那个时候起,就能初见端倪了。照片交了上去,考试名额统计上报了,唯独没有我;通知学员于某月某日到某某路上海电视大学参加考试,当日拿证,也没有我;去问教务处,说是照片找不到了,再后来,毫无挽救余地的时候,他们告知我照片遗漏了,又找到了,必须参加三个月后的常设考试。
季叔当然不会让我窝在他店里一辈子卖大米的。于是我,开始奔走于沪上的各个人才市场。不期遇到了“安利”的传销商,稍一犹豫,舍不得投那700多元的本钱做无把握的买卖,所以没入那一行。半年多后,安利风席卷家乡,也有很多人为之神往。
96年的4月,与一个下岗女工相识了,四五十岁的样子,很果决地给了我一个地址,还有她的名字,让我于次日某时某刻去某地找她。于是,我被带到了一个看似融洽,热火朝天又充满友爱的大氛围中。
有那么一些人振臂高呼,充满自信,也有一些人,满脸疑惑地倾听着,不时嗫嚅着提一些问题,犹豫不决,又热血奔涌,最后,终于被另一群人拉到了签约处,踌躇片刻,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我便是这样参与了传销,并满腔热忱的相邀昔日同窗,不料同窗对此早已司空见惯,热心的她却拉着我去光启公园做了一次“现代派”的相亲。我于是心灰意冷了,不再奢望有横财飞来,继续撞我的人才市场,并也因此有了露宿街头的经历。
也是半年后,舅妈对家人津津乐道于某家传销公司,并试图说服我和妈妈,她怎会想到,在此以前,我认识过一个与她同名同姓的下岗女工……
传销在97年被政府明令禁止了,天真的我拍手称快。
我的命运又一次急转,有一家旅游公司想让我做账兼做业务员,条件是要懂日语,因为我对日语一窍不通,我没有留下的理由。有一家新兴的房地产公司要找电脑操作员,当时的我又因为拿不出熟练的打字速度,而大出洋相,老板很有风度地说欣赏我的勇气,但技术还是稍逊了些,当然我没有被录用。
去新东阳食品厂面试报关员的时候,并没有奢望被录用,因为我根本未接触过报关这一行,倒是台湾老板很客气地介绍了厂里的现状,让我们一干二十多人参观了厂区和生产车间,还很周到的招待了我们一顿中饭,就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