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农民工
今年天热,比往年都热。
入伏以来,三天两头下雨,潮闷的热。隔壁张阿姨眼巴巴的等着出差的儿子回来送她到德州老家,说再不走,皮都要洗破了。她受不了黏腻,潮湿本身就带着粘性,老太太一天洗好多次,还是不爽利,她说德州好。
院里享受老旧小区改造福利,从4月20改造队进场到现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天天见民工劳作,目睹了他们的辛劳和苦累。
我们的改造项目主要是外墙保温,从搭铁管架子、贴保温板到一遍遍的刷涂料,我大致数了一下,有十几道工序。七栋多层全部被铁架子和安全网围挡起来,四栋高层用吊装。
每一道工序都不轻松,施工还要避开居民的饭点和午休时间。民工们 早上6点多进场到下午6点下班,只有 11点~1点是午饭和午休 时间, 其他时候没有休息。午饭大都到小摊去买两三碗米饭,一点便宜的菜,饭后在地上一躺算是休息,他们还真能睡着。衣服每天浸在汗里,像浸了油渍的帆布一样。肯定不能一天一换,也来不及。
这两天我们这栋楼刷完了一楼的最后一遍漆,开始拆铁架子了。窗外不断传来"咔一"、"啪一"、"㗌啷"等铁管扑向地面的声音。我趴在玻璃上,看一个细高的、带红色安全帽、裸露的皮肤像非洲人似的40左右的男人,右手用电动小工具对准铁管上卡子的一端,熟练的将卡子卸下落地,而后双手将数米长的铁管握在手中,斜滑向地面,落地的瞬间,发出咔的一声清响。有时刚好是坚立铁管的端头,我替他捏着一把汗,不知他怎样控制这根长长的重达近七十斤的铁管,那得多大的臂力呀?须知,他的双脚是踩在光秃的铁管上,重心本就不稳,还要腾出双手举起又长又重的直立的铁管。我屏住呼吸,握紧双拳,只见他双手握住铁管, 全神贯注,铆足劲,顺着管子的斜度,从掌心慢慢地溜下去, 直到铁管落地,我才呼出那口憋着的气。铁管经年累月,早已凸凹不平了,这个手套可真够结实的。 还有他能将铁管顺利的落地,这其中也有经验和技巧。
横管相对竖直的要安全一点, 但也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行。趁他卸螺丝的数秒,我问他一天能卸几根管子,他笑笑说:"不知道,一天能转两圈"。我们楼是三个单元,他转两圈 有多少管子他从来没数过。 在他心里数也得干完,不数也得干完,就没有数的概念。
他转过去后,又转过来一个收拾管子的,拆管子、收管子、顺管子、捆绑管子是各有分工的。卸下的管子收拾的人要把它按照长短大致的归到一起,再有人把他们扛到路边,另外两个人再一根根的顺起来,用铁絲打包捆绑,叉车把捆绑好的铁管叉到载重车上拉走。
我南窗外的这两个人,从1点到3:15都没有休息,两个小时铁管全落地了。北窗外也差不多结束了。
窗外的花草树木被铁管戗害的断枝扑地。这不能怪民工,我看了他们的拆卸过程后,认为安全胜过一切。有个在地上收拾管子的民工,为了把一根管子顺过去,光胳膊碰到蔷薇枝丛都没顾及,那一刻,他顾不了, 能让管子落地才是他当下的关注点。所以我家的花和无花果被破坏的一塌糊涂,我一点儿抱怨的情绪也没有。
我惊叹民工们的体力,如此强的劳作,他们能一鼓作气坚持到收工。体力之外,也有坚韧的意志力。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胜任,体力不支就干不了这种活儿。
早上来的时候每人自备一瓶水,收工后院里到处可见空瓶子。这群民工都是精瘦型,结实的精瘦。臂力超强,刷涂料时,每人一只大桶,桶提上一只尺余长的铁钩子,一手抓铁管,一手提桶并用力的挂到上一级铁管上,将手臂所及的墙面刷遍,再依法挪到上一级继续。一遍遍的涂料都是他们一刷子一刷子抹上去的。
我们坐在屋里喝着茶,吃着水果,还嫌热。他们在小雨里,在大太阳底下,水湿汗湿的出大力,为我们修缮墙面,说实话,我从心里敬重他们。
是来自乡下的农民兄弟,在为美化城市出力, 小区因他们而美丽,城市因他们而美丽。 而他们只能住在租屋里,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干着最繁重的体力活。
在合适的机会,我给路过窗外的他们递一瓶饮料或一杯温水,他们感动的话语让我汗颜。
没问过他们的工资,就这份辛苦,谁要是克扣他们的工资,天理难容。
女工们给卸下来的卡子注油 把卸下来的管子顺到一边 卸到地面上七零八落的管子 要这样顺起来再捆绑 各有各的活儿 打好捆的管子 高层的吊装 藤蔓爬上了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