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好的父母,让焦虑“躺平”,让孩子自驱成长

2024-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简玦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好好读书上名校,上清华北大。

四川有一个叫张非的人,4次参加高考,2上清华,1次上北大,1次上复旦。

考清华北大于他有如囊中探物。但上大学后的他就旷课打游戏,被劝退他就复读、复考,创造了“考霸”的故事。

有能力上顶尖学府,为什么没有能力成才?极尽风光又迅速陨落,他为什么会沦为失败的典型案例?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中讲到,父母千辛万苦呵护、管着孩子,但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独自去上大学。

孩子上了大学,没有父母的催促和约束,他会彻底放松成为“空心人”,无法自律自驱,这将是孩子人生的最大不幸。

其实,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用生动的案例、科学原理和方法讲解科学育儿方法,提醒父母回归教育本质,关爱和鼓励孩子,激发孩子内动力,自律成长为自驱型孩子。

                                                                                    1

                                                           避开个雷区,把掌控感还给孩子

有句话说,毁灭一个孩子,就是管他管他不断管他。这听起来吓人,但其实是现实家长们常做的事。

每时每刻盯着,啥都不放心,恨不得包办,不能包办就不断催促。

教育工作者孙云晓曾说:“中国的父母正在辛辛苦苦地酝酿着孩子的悲剧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着孩子的成长苦难。”

2019至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是1成、初中3成、高中高达4成。

每40个初中生中就有12人抑郁,3个为重度;如今青少年患焦虑症的概率是以前的5 ~8倍。

为什么本应活得幸福的孩子,却超级不开心,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呢?

因为中国的家长太焦虑了。孩子一出生,他们就成为直升机父母,天天在孩子头顶盘旋,盯紧;

为了孩子,他们甚至成为虎妈、狼爸,各种催、逼、狠;布好了“优秀”的局,只为孩子优秀、出圈、成功,绝不能输。

“输不起”,逼孩子挤上独木桥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讲一个离婚妈妈发现儿子为参加毕业旅行用假成绩单骗她,她用遥控器控制孩子,孩子一犯错她就把时间卡在当天,强制儿子改正错误。

孩子每天补习补习又补习,喜欢上一个女孩也被妈妈无情地阻止,他多次尝试自杀,绝望地问“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妈妈说“死到你选择活下去为止。”

这样畸形的爱,让人心痛,也毁灭了孩子。

不管孩子感受,只要孩子“好表现”

 

《小欢喜》里陶红演的宋倩辞职在家为女儿洗衣做饭,全副身心投入打造学霸女儿。

优秀的女儿考第了二名,她不满意,还怼女儿;要女儿一定考清华北大,甚至把坚持考南大的女儿逼到要跳河自杀。

一心想要孩子“好表现”,可孩子又哪有幸福可言?

“紧盯防”的直升机父母

宋倩事无巨细管着孩子,“盯紧”孩子,她在女儿房间开监视窗;逼着女儿天天吃海参;女儿走到哪,她跟到哪。孩子稍微放松下,她暴跳如雷。

女儿非常排斥她,最后得了抑郁症。

“催逼狠”高度压榨

 

爆火的电视剧《小舍得》里,蒋欣演的妈妈一心培养出色儿子。在家里,她逼儿子背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1000位不打磕绊儿,在家庭饭局上好好表现给她挣面子。

这位爱面子的妈妈,后来彻底失了面子,被逼当学霸的儿子在学校当众声泪俱下控诉妈妈,她羞急地掩面而逃。

这些影剧反映的情节太过真实,以致于很多父母看后都纷纷表示“中枪”:这说的就是我!

而一直被“围追堵截”的孩子们,在圈养下失去自由,无助、焦虑,苦闷抑郁,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其实,父母想要养出优秀的孩子,应该学习转变观念,避开上述“四个坑”,学会去关注孩子感受,用尊重和鼓励赢得孩子,充分激发孩子自驱力。

                                                                                      2

                                                            说好这句话,把胜任感赋予孩子

其实每对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到孩子。但却总事与愿违。

他们心力交瘁,纷纷吐槽:“每天都在打两份工”、“一下老了10岁”。

岳云鹏曾发一张招聘:“能辅导我闺女作业就可以,别的要求没啥……我崩溃了,工资面议。”

这些自称“在人间渡劫”的父母,辛苦赚钱养家,每天回家还要面临“作业大战”,看孩子各种“秀”,与父母智斗,与作业斡旋。

大家且看:下午四点三十分,小宝回家,估算作业量,发现时间绰绰有余。

最心爱的动漫要开播了,他把书包一扔,开心地看动漫。

六点四十五分吃完晚饭,准备写作业,刚写了10分钟,想劳逸结合,趁父母不注意刷起了手机。

七点三十分,他估算:两道数学大题十分钟解决,语文抄写十五分钟,科学作业二十分钟,现在还太早了,那玩会呗。

十点四十五分,他终于开始要写作业,但困意却善解人意的来了。反正只需要45分钟,不如明天早点起来补。

家长们看到这种种“熊”,是不是都不自觉攥紧了拳头?

还有更精彩的,为了逃避父母监管,小宝用自己的衣服造了一个假人坐在凳子上。

真是非常有聪明才智呀,让父母们哭笑不得又抓狂。

宝妈们说:“有这个时间闹腾,作业还能写不完?”

这位宝妈,数落孩子之前,咱来科普点“脑科学”。

人的大脑中,前额皮质是“领航员”,平时可以保持冷静、理智。

当冲突、吵架时,它就掉线了。“斗狮战士”“杏仁核”出来工作,如果父母情绪大,两个“杏仁核”一碰,就是星际大战。

假如,父母们懂得及时打住,管住“杏仁核”让“领航员”上岗:“我这么爱你,才不跟你吵作业的事”,那情况会是怎么样?

有位韩国妈妈,她的儿子洪成浩曾是典型「学渣」,每门功课都稳居末位,还逃课玩游戏。

这位厉害妈妈让儿子逆袭成功成为学霸,考进名牌大学获赠4年奖学金。毕业后进入世界顶级电子公司。

妈妈用什么神奇方法让孩子自驱成长为超人?

其实妈妈曾经特别痛苦,还打过孩子,但是,她更想把孩子拉出泥坑。

她让孩子写反省书,夫妻两人带孩子去旅游,带他学跳舞,参加课外活动。但孩子死活不愿意放弃游戏,还想退学当职业玩家。

妈妈顺了他,给孩子加油: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哦。

没想到孩子游戏比赛输得特别惨,非常失落。这时候妈妈就为他赋能:“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小脑袋”,这个聪明的小脑袋就是用来学习的。

输了游戏,孩子就想,那就试试学习呗,没想到轻松上阵的他一考就平均分超90分,而且仅用一年时间就全班第二,很快又是全校第一。

孩子学习开挂了,妈妈这时候很欣慰:“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相信孩子。

妈妈从直升机父母转为“顾问型父母”,只因说好了四句话,把胜任感赋予孩子。放下焦虑的父母,种下种子,静等花开。

                                                                                   3

                                                              做好这件事,让孩子实现自驱

洪成浩逆袭自驱成长,只因父母把“无条件的爱”给到孩子。

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小小的孩子最爱父母,每次父母回家,都会欢呼雀跃着,洋溢着满脸的幸福奔跑着去迎接。

父母让孩子安心、愉悦,孩子就时时洋溢着幸福。父母要成为孩子的“非焦虑临在”,做好两件事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训练孩子的大脑。

第一,欣赏是孩子“有难”时选择站队

欣赏孩子是一种高级的操作。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时,你欣赏吗?当孩子考试失败,你欣赏吗?当孩子闯祸,你有心思欣赏TA吗?

所以,“欣赏”是孩子在困难时你选择站队。

孩子天生有自主、胜任、归属三个需求。当孩子被批评,你不迁怒,是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相信他能行;

孩子考试失败,你不责备,信任他能从头再来,满足“胜任需求”;

当孩子闯祸,帮助他学会承担责任,是满足他的“归属需求”。

满足这三个需求,相当于往亲子银行账户存款,满足越多存款越多。

拥有良好的关系你们就是“富翁”;孩子在父母欣赏中充满自信,羽翼渐丰敢于展翅翱翔,你会越来越幸福。

第二,训练孩子大脑

列出简单目标。比如一个邋遢的孩子把书桌整理了,夸他并拍照留念。

这张照片可作下次的参照,让目标可视化。

写下小纸条鼓励他“你的表现让我开心”;跟孩子讨论,完成目标会面临哪些障碍,要如何克服它?

引导孩子细化目标,自我提升,坚定信心。

关注大脑的反应

父母教孩子关注大脑里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更懂得自控。

容易冲动的孩子帮他释放紧张情绪,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能不能等一分钟,深呼吸一下。”

胆小的孩子多鼓励,“我能看出你压力很大,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引导鼓励孩子关注自己,直面问题,提升解决能力。

设立备选计划思维

 

有的孩子为了一个目标,强烈压迫自己,非常焦虑。比如为了考上某个大学。

孩子焦虑会影响健康和生活,可以提醒孩子,考虑一下备选计划,转换思维,多种选择,然后充满期待地去面对。

设置好退路,帮孩子战胜焦虑。

带着同情心与自己交谈

孩子有时会自责:“我真笨”,“我真是个白痴”。

不要趁机贬低孩子,可以说:“这只是一个看待事物的方式,我的看法是不同的,想听听吗?”

如果孩子不想说,可以跟孩子分享你的糗事,这样孩子很快会放松自己。

练习重构问题

重构问题,就是审视自己想法,把历程再走一次,融入正念重新定义。

跟孩子重新回顾,走过紧张、悲伤或者犯糊涂,陪他“倾听”自己思想,区分正确和错误,帮孩子理性看自己。

这个办法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让孩子更好管理自己。

                                                                                  4

                                                                              写在最后

自驱力是什么?就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喜欢探索。这是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力量来源。

父母最大的修行,就是让焦虑和控制“躺平”,把人生控制权还给孩子;再安上加油器,鼓励孩子发自内心的去热爱,自驱成长,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