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二)理想中房屋的样子

2021-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凡默默

卷一    室庐


清代李煜在《闲情偶记》中说“房舍与人,欲其相称”。

一个生活素朴,喜欢安静的人,若住在一个金碧辉煌的屋子里,一定会非常的不自在。而一个喜欢喧嚣,生活奢靡的人,若住在一个简陋的屋子里,那对他大概也是一种折磨吧。

那么,文人理想的屋子应该长什么样子呢?

文人大多向往能在青山绿水之中,有一所安静的屋子。叫它草庐也行,叫它雪庐也罢,总之,只要春有百花盛开,夏有修竹流水,秋有片片落叶,冬有苍松翠柏,就足够了。

但这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啊。

若不能这样,能住在一个人烟扑地桑拓稠的村子里也行。朝听鸡鸣,暮看牛羊归圈,也是不错的。

若还不能这样,就住在城市的郊区好了,既有田园风光,又能与时代接轨。

这样也达不到,就在闹市之中修一所庭院,门庭雅致高洁,房屋清静美好,亭阁台榭有旷达之士的情怀,房屋楼阁有幽隐之士的风致。

哈哈,幸亏这是几百年前的明代,若放在房价天价的今天,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


当然,这样的屋舍修好了,一定要在庭院里种上一些竹子。夏天的雨,打在修竹上,发出飒飒的声音;冬天的雪,落在竹子上。“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只有一个灵魂安静的人,才能听到这大自然别样的美好之音。

屋子里呢,一定要摆些金石书画。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灯下,细细把玩,简直就是和古人对话呢。

这样的地方,人居其中,一定会忘记了年岁的老去。既是偶然来了朋友,也会忘记了回家的路,沉醉其中而忘记了疲惫。

天气郁热的时候,进入期间,会让人凉意顿生;气候酷寒的时候,进入期间,感觉温暖和煦。


这就是文人心中最好的居所了。

但如果一味地去追求建筑的豪奢,崇尚色彩绚丽,那么房舍就如同脚镣手铐,鸟笼兽圈了。

明代人崇尚山野乡居,追求“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境界。莫是龙在《笔塵》中写道:“人居城市,无论贵贱贫富,未免尘俗嚣喧……我愿去郭数里,择山溪清嘉、林木丛秀处,结庐三亩,置田一区,往返郡邑,则策蹇从之……”在山间林下结庐而居,是名士最理想的居住方式。

晚明社会经济富裕,文人士大夫追求精致的生活方式,将生活审美化,将审美生活化,也为我们后来的人们,留下了一笔笔极具美学价值的财富。

有人说,房屋装饰,亦是人格品味的流露。文震亨展现了他不同于流俗的文人姿态,也为此书定下了“雅”的基调。

雅,才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原文如下: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蕴隆则飒然而寒,凛冽则煦然而燠。若徒侈土木,尚丹垩,真同桎梏樊槛而已。志《室庐第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