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传统文化爱好者散文

《中庸》强调的是什么?

2022-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梦网中人

  《中庸》被儒家推崇为“实学”,阐述的是“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其中,着重强调的是“诚”。

  《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万物之性;能尽万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化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意思是说,最真诚的人,能完全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完全施展出他的才能,并能带动他人,激发他人的潜能和智慧,还能让天地万物更好地繁衍壮大,成为不朽的人杰,达到“天、地、人”三者并列的理想境界。

  《中庸》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论述如何做到真诚——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也: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说,要想做到真诚,就要选定一个好的目标,执着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忠实履行。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能化。”

  意思是说,致力于某一方面做到真诚,要通过“形、著、明、动、变、化”这几个阶段,最终能化育万物,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意思是说,真诚到了极高的程度,就能预知未来。心诚则灵,心灵达到“至诚”的境界,不被身外事物迷惑,就能洞悉万物的根本规律。

  “至诚无息。”

  意思是说,最高程度的真诚是没有息止的。

  《中庸》认为,“诚”是长久悠远、广博深厚的,甚至连自然法则都可以用一个“诚”字来概括:宽广的天空能覆盖万物,辽阔的大地能承载万物,浩瀚的大海能包容万物……都是由“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积累形成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