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被讨厌的勇气》1-20201008
一)目的论 vs 原因论
再如何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你并不是不安才无法走出去,而是由于不想到外边去,才执照出不安的情绪。如果我们一直 依赖原因轮,就会永远止步不前。你在下着不改变的决定,即使存在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愤怒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二)自卑感 vs 自卑情节
“追求卓越性”,无法达成理想中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自卑感人人都有,利用得当,可以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自卑情节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
自大也是一种自卑,沉浸在虚假优越感的表现。或通过自己的“不幸”作为特别的武器来支配对方。
三)人际关系:竞争 vs 伙伴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健全的自卑感,不是鱼他人的比较,而是与理想自己的比较。不要把他人乃至全世界都看成“敌人”,应该“人人都是积极伙伴”,整个世界截然不同。
当别人幸福看成“自己的失败”,所以无法给予祝福,但若从竞争怪圈中出来,没必要战胜任何人,你能衷心祝福他人。
当他人挑衅时,不是忍耐,而是不做反应,控制怒气也是一种忍耐,怒气只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步入权力之争,最终会演变成坚持对方是错的,所以我必须获胜的胜负之争中。
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利之争,都不是“失败”,因为追求卓越与他人竞争无关。
四)人生三大课题
交友课题、工作课题、爱的课题,都是不能逃避的。企图用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人的行为的目标:自立,与社会和谐共处。
行为的心理方面目标: 我有能力的意识,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这本书,虽然褒贬不一,但我决定能改变人的思想的书都是好书,我有部分思想与这本书如初一则,有些想法确实之前未曾思考过。目的论的思考方式,全新看待自己的行为模式,确实可以更好的看待现在、过去和未来,更好的获取改变的勇气。
“人比人”这种思维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甚至潜意识中都存在比较与竞争,不去与他人比较和竞争,本身就是一种革新。然而说的容易,不可避免的被比较,若能时时明确自己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与理想的自己比较,那么心态会轻松很多。从我能衷心祝福身边的人获得幸福,而没有羡慕嫉妒恨起,我的很多困扰都消除了。love & peace,确实比竞争更能让人获得快乐。虽然社会主张竞争,也会有很多无法改变和迫不得已,但你的生活方式由你自己决定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