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这玩意儿其实挺有趣儿(十三)——一只耗子改变世界
据《梅花易数》序言记载: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咱们的邵雍邵老夫子那时候还年轻,才30岁刚出头儿,虽然博览群书,游历天下,但仍是既没有考取功名,也没有参透《易》学之精妙。整日隐居在山林之中,冬天不得烤火,夏天不的扇扇,苦苦钻研《易》学,可谓是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啊。
他把《易经》抄下来,抓把面粉熬点儿浆糊,biā 在墙上,一直盯着看,心里左思右想。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可始终不得《易》之奥妙,深邃的象、数、理啥也没整明白。
一天中午,邵雍吃完饭便躺在床上午休,因心中还想着《易》理、《易》数,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头下虽是五彩凤纹彩釉的陶瓷枕头,但是又硬又凉,想找件衣服包一下吧,又懒得起床。正在这时,不知从哪儿窜来一只耗子,在屋里瞎跑乱转,邵雍正烦闷至极,心中无名之火正想找个去处发泄一番,恰见耗子作祟,便顺手抄起头下的瓷枕向耗子砸将过去。
结果耗子没砸着,瓷枕却摔在了地上,稀里哗啦碎成了一地。邵雍不禁感慨:陶瓷虽是土做的,但是却没有土硬啊!坐在床边,看着耗子跑远,回头看看满地的瓷片儿。咦?那是神马东西?走进一瞧,原来瓷枕里边藏有一张字条,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此枕卖与贤人康节,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击鼠枕破。”
图片来自网络邵雍惊出一身冷汗,什么人这么牛掰?怎么就知道我邵康节要买这个枕头,又怎么知道此枕今日必因击鼠而破?会不会是卖枕头那个陶老头儿?这样的高人,必须提上猪头肉,打上两壶老杜康去拜访拜访。想到这里,邵雍赶紧下得山来,直奔共城,去找那卖陶瓷的老头儿。
转眼来到共城之中,找到了那卖陶瓷的陶老头儿门店,急忙进去。“扑通”一下跪在门口:“仙人,请受我一拜”。老头儿吓得把手里的陶瓷夜壶扔出老远,正好落在路过的东门大官人面前,“咣叽咔嚓”碎了。二人急忙出来跟东门大官人解释,半晌方才转回屋内。
邵雍把中午拿瓷枕砸耗子的事向陶老头儿讲述一遍。陶老头儿听完笑笑,说:“我可没这么大的本事。那天你来买瓷枕之前有位老先生坐在我这里和我唠嗑儿,他手里拿着一本《易经》。就是他拿着个瓷枕把玩了半天,他刚走,你就来把那枕头买去了。应该就是那位老哥儿,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来我这里了。不过我知道他家住哪儿。”
邵雍一听,有戏!赶紧生拉硬拽的拖着陶老头儿往外走,非要老头儿带他去找那位老先生。在陶老头儿的带领下二人来到了那位老先生家。
图片来自网络刚到门口就看见大门敞开,硕大一个“奠”字挂于堂前,白帘白帐白纸马......一打听,才知道老先生刚刚去世两天。
邵雍捶胸顿足,后悔不已:“先生啊,我来晚啦!您老怎么也不挑个日子去啊?”
“先生可是唤作康节?”邵雍刚跪下准备要哭,只听得一中年壮汉朝他走来,此人膀粗腰圆,头缠白布、身披麻衣,方口阔鼻、墩眉鸡眼、两只猴耳各挂一边。
邵雍道:“正是在下。敢问先生有何赐教?”
中年壮汉上前拱手:“家父仙游之时,曾留一册遗书,并告诉我就在今日酉时,有一秀才会到我家来,可以把这书交与此人。”说完壮汉便转回屋内,取出一个花梨木匣,上嵌贝壳图案,乃是一个太极八卦图,木匣八棱各镶鎏金银角,因年代久远,早已挂瓷上光、包浆温润。
“先生,家父遗书在此,你便拿去。只是家父去时还曾说,此物交与先生,先生自会帮忙料理后事。您看,家中无一长物,我正为此事发愁,不知先生随身带有几多银两,可终了此事否?”
邵雍接过木匣,打开一看,一本《易经》、几沓草纸。仔细翻阅,原来尽是老先生多年研易心得,并附有许多卦例。得一法而入,便可超凡入圣!看来,这是老先生一辈子的心血啊!
此时的邵雍数理基础并不差,老先生的遗书他过目便知原理何在。当即便依老先生之法小试牛刀,就先生丧事现场起卦推演。顷刻便对老先生家人说:“令尊大人活着的时候,在他卧榻的西北角挖了个地窖,里面有许多银两,足够料理他老人家的后事了。”
壮汉按照邵雍的指点,果真挖出了银子,如释重负。马上叫人四处张罗,为其父亲大人办理丧事,自是不题。
话说邵雍怀揣花梨木匣回家之后,如获至宝,日夜不眠的研读先生所授之书,领会实质、融会贯通,结合自己所学创立了自成一派的《梅花易数》。
每每想起那只耗子,邵雍先生都不甚感激。若不是它,先生怕是只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幸亏它的出现改变了邵夫子的一生,进而也改变了《易》的未来,影响了世界。
至于《梅花易数》名字的由来,咱们留待明日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