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孔子的宗教信仰——《先秦儒家哲学》读书笔记(3)

2018-11-03  本文已影响27人  金台望道

【第五讲】《论语》解读:孔子的宗教信仰

孔子有没有个人的宗教信仰?

显然是有的,但他不是宗教家。

我讲儒家哲学,经常强调两个重点:首先,孔子有他的宗教信仰;其次,他创的儒家不是宗教而是哲学,而他的哲学具有宗教情操。

伟大的哲学家,必定有宗教体验。

学习哲学的正确态度

学习哲学,首先要澄清自己所使用的概念,讨论问题才会有焦点。

学者只有一个责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孔子的思想。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只有两种:一是研究之后,发现孔子不如想象中的伟大,你就超越他;二是本来就觉得他很伟大,研究之后,更觉得他伟大,对他心悦诚服。

子之所慎:齐(斋)、战、疾。(《论语·述而》)

根据学生记录,孔子会谨慎对待斋戒、战争、疾病。这完全符合春秋时代的信念。什么信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左传》)

疾病排在第三位,个人生命的安危要自己负责。避免疾病,是对个人生命的保障。所以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连续讲了十个不吃跟不多吃。

第二件事,是避免战争,要使社会、国家完整存在。

子日:“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我一直强调,从秦始皇开启帝王专制之后,中国都是法家而没有儒家。两千多年的帝王专制,说自己是学儒家的,敢像孟子一样,对齐宣王说下面这些话吗?

孟子告齐宣王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士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

儒家的基本原则是:道德不离事功。如果一个人宣称他有道德,却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最好闭上嘴巴;他所谓的“道德”,只是一辈子不贪污、不做任何坏事,明哲保身。如果在山上隐居,一个人怎么做坏事?真正的儒家,以孔子为例,强调道德不离事功,不是非要成大功、立大业。

儒家是反对战争的,防卫性的除外。

儒家主张王道,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齐(斋)

孔子最慎重的事是“斋”。孔子斋戒,是为了祭祀。他对于祭祀.极为虔诚。平日饮食每饭必“祭”,在生活中时时与天神地祇交往。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论语·述而》)

《论语·八佾》有一段话: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日:“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祭祀时有如受祭者真的临在。祭鬼神时有如鬼神真的临在。

当樊迟请教孔子什么是明智时,孔子是这样回答的:樊迟问知。子日:“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

鬼神、超越界、死亡

孔子思想系统的“超越界”,指的不是鬼神。鬼神是人的祖先,总是会保护后代子孙,所以不够超越;真正的超越界是“天”,从《论语》的论述,可以得到说明。

王孙贾问日:“‘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日:“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

孔子的宗教信仰很纯粹,超越界就是超越界,不涉及私人感情。祖先一定会有私人感情。只有天是完全公平的,它不是人可以设定的,并不代表它不存在。

若要再给“超越界”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内存界”o内存界是人类的理性与经验能掌握的范围,包含自然界与人类,是人运用感觉与理性就可以掌握的,能够看、听、触摸,合理而不矛盾的。

内存界的一切,都在感觉与理性范围内,除它之外,就是超越界。我们对于超越界不能直接定义,只能说它是内存界之外的。

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有者。”

生物之中,只有人类在活着的时候,就知道将来一定会死。海德格尔说,人要设法“向死而生”,这四个字流行之后,就有死亡学出现,而《西藏生死书》也走进大家的视野。

孔子的教学方式一向是因材施教,苏格拉底也一样,从来不做公开演讲。人生的问题,受限于人的观念、资质与用功的程度,公开演讲没有针对性,在参差不齐的情形下,容易产生误会。

宗教语言与宗教情操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朝、夕是指早晚,表示时间短暂;闻是指“听懂了”,这个意思在《论语》出现很多次,代表还没有实践。

孔子这句话,是一句宗教语言。为什么?宗教所讲的是生命的转化,只问人有没有觉悟,不问实践了多少,或有没有实践。这是宗教普遍的意义。

许多人质疑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这其实是历史的问题。古代规定天子祭天地,“天子”二字就是宗教的证明。“子”代表上面有父亲、母亲,明明是人间最高的帝王,居然是天的儿子。

古人信仰天,称帝王为天子,使他的政权具备合法性,因为有天作为其后盾。古代得天命的是天子,直到孔子提出“五十而知天命”,知道“天命之谓性”,人性是要行善、向善的,才证明人人都有天命。

孔子四十而不惑.理解了人间根本的道理,五十而知天命,所以五十一岁出来做官。到了五十五岁,他发现鲁国没有改善的机会,而周天子还在,所以他周游列国,希望得君行道,为天下人服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