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五感,诗中寻素材。破除禁锢,跳出诗文限制
——五年级古诗写作教学笔记
1、关于选择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在前人的文字中,寻找到角度新奇、文笔优美的佳作,以此为引,带领学生走入前人的诗文之中。寻找诗人眼中的美景,体会穿越几个世纪的韵味。
选用的是程颢的《郊行即事》,诗歌本身是描写宋代清明节踏青的美景,前四句景物,后四句是作者的一些心情和感悟。本诗在描写“清明”方面角度新颖,全诗浅显易懂,运用字词方面没有过于深奥难解,可以节约大部分讲解诗词意思的时间,从而留给作文教学更多的空间。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诗歌中选取有用的素材进行写作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前人的珠玉在前,不能让学生单纯地翻译这首诗歌,同时能够写出自己的特色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开课导入
诗人介绍,集中在“洛学”和“程门立雪”两方面,让大家了解诗人生平。接下来对“清明”的简单介绍,
4、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巧用五感,寻找素材
我采用的是五感剖析,在诗歌的前两句中找出能够利用的素材:遥远的山,开满鲜花的原野,乱红,柳巷,长着青苔的石头,流水等等,让同学们理解诗歌中所描述到的这些景物。同时运用五感让大家进入诗歌中的画面,寻找一些其他的素材如:昆虫、河里的鱼,山上的树木等等。这就寻找出了眼睛所能看到的一些可供描写的素材。然后进一步在景色中寻找其他能够感知到的素材,比如能够听到的声音:风,虫鸣,水流,郊游的人声等。视觉和听觉相互交汇,就能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空间。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利用嗅觉和触觉找到一些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花香、空气的清新味道、柳絮拂面的感觉等等。
充分调动五感去寻找素材,就能够解决一首相对精炼的诗歌中素材较少,不好描绘的问题。
第二阶段:梳理情感,确立中心
讲解后四句诗歌,主要为同学们讲解诗人的感悟,让大家有一个写作中心方向:对春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对美好天气的感叹等。
第三阶段:引发行文,跳出限制
在引发作文行文方面,我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跳出诗文本身的限制,在合理运用素材的同时,把自己融进诗歌所在的环境里。随意想象自己的身份、位置。比如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生活在宋朝的小朋友,跟随大人一起在清明节当天去踏青,或者自己就是景物中的一部分,比如自己就是一只在春天里出没的小昆虫,小动物等等。还有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位穿越者,偶然到了那片山清水秀的原野中,自己从穿越者的角度来描写几百年前的清明梦……从各种新奇的角度去写作这篇文章。
5、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同学们在理解了诗文本身意境的情况下,各自发挥想象,利用自己通过五感寻找的素材,选定中心后一气呵成地写出了多篇优秀的文章。学生们并没有受到原文的限制,而是以原文为基础,肆意想象,最终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