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爆发,需要有参照物吗?
昨天我讨论了“新西兰关门,是早还是晚?”的问题。我横向参照了新西兰、澳大利亚与意大利的数据,对比了从第一例确诊到lockdown的回溯天数,以及lockdown时的感染人数占比,得出新西兰的此次lockdown或者shutdown border这件事并不滞后的结论,而@michaellv则提出在面对疫情这类事件的时候不能有参照物。
这让我想起了Cynefin Framework。
Cynefin Framwork是一个帮助领导者做决策的思维工具,将情形根据不确定程度划分为四个层次:Simple,Complicated, Complex,以及 Chaotic.对每一种不同层次的处境,需要有不同的决策思维,不然就容易犯错误。
Simple情形:这类问题就是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果关系很明确,属于“知道自己知道”。例如开车去超市购物。
Complicated情形:开始变得复杂,超出了你的知识范围,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属于”知道自己不知道”,例如车坏了你修不了,你得去找专业技师来修。
Complex情形:事情的不确定因素愈发增加,甚至可能找不到因果关系,如果说complicated情形是一辆复杂的法拉利跑车,那么complex情形讨论的就是一座Amazon雨林,没有人知道那个微小的变动会如何影响全局的发展。
Chaotic情形:混乱的事态急速发展,去探寻事物的因果关系已经变得不必要或者根本不可能。
此次Covid-19的爆发就属于此类chaotic情形。
在一片混乱中,决策者的首要工作并不是寻找原因,而是先及时止损。
领导层必须及时行动以建立秩序,然后再从相对稳定中感知那些未知,从而将这种chaos转变为complexity。此时自上而下的通知和执行至关重要,因为没有时间再去倾听所有人的意见。
在面对疫情时,中国的表现十分可圈可点,无论是积极的硬核封城,还是联防联控,无论是雷神火神,还是方舱医院,都为世界所称道并归结为体制优势。的确,在面对这种Chaotic的混乱情景,我们需要强有力的体系,从上而下的管理来确保集中力量办大事。
对于新西兰来说,疫情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
从最开始的simple,直接对中国实行travel ban试图从第一因果关系上掐断来源,到后来出现第一例确诊的complicated情形,由卫生部专业人士来负责发声和管理,再发展至后来的complex,因为因果关系和传播途径更加扑朔迷离,直接关闭边境并宣布了4级响应预案。
值得注意的是,当局并没有直接宣布跳至最高4级,而是先进入2级,给予各种组织机构和社区足够的响应时间以及回馈机会,关注舆论声音,不断更新迭代来加强管控。事态一直发展到出现本土社区传播,正是进入Chaotic场景,于是当局也史无前例的宣布48小时后进入Level 4并全国lockdown,并出台了一系列财政、商业扶持及后勤服务计划,这一举措全国人民普遍持支持态度,本地媒体Stuff的民调显示,3月以来,当局的支持率不断走高。
这说明了面对混乱的局势时,人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一个有高执行力的体系。一个快速而良好的决定好过一个迟来的最佳决定。
回到开头的参照物问题,在面对simple和complicated等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场景时,参照物是重要的,而在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愈发提高的后两者场景之中,一味地对标参照物只能让自己陷入被动和墨守成规之中。
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的是果断的决策和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最后,感谢@michaellv指出,得已有机会将此次事件进一步梳理并加深了对决策框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