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你真的知道要怎么读书吗?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沟通,有时是我们听别人讲话,有时是别人听我们讲话。人不可能不沟通,也正是如此,我们有时候都没想过需要去提升这种能力,觉得这是人做为群居动物的一种本能。
人与人的沟通,在表达和接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主要的障碍,源自于我们对文字理解不同。每个人所受教育、社会背景和经历不同,对同样文字或事物的感受也会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双鞋,在有些人看来,它就是一双运动鞋;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它可能是一双帆布鞋、网球鞋、跑步鞋或是篮球鞋。
沟通不仅仅只是说的能力,还需要有听读写各方面能力进行相应配合。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中说,知识欠缺或是词汇量不够,词不达意也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有时我们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懂我的意思吧?”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词去形容和表达。
1
如何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呢?第一步自然是阅读,广泛地阅读。我们的时间有限,在短暂的生命中,如何才能做到广泛地阅读?这就需要我们的阅读有效率、有速度。
《沟通圣经》这本书还就真这么无缝连接上了,书的副标题叫《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作者也确实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各场合下的沟通技巧,尤其适用于商务场合的应用。
既然我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主要从本书中阅读一块来说。我们从识字开始,就会阅读,但大多数人都存在阅读问题。成年人一般的阅读速度在每分钟200-300字,有些人经过训练后能够达到600字/分钟,而据说肯尼迪的阅读速度在1000字/分钟。
那要如何才能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呢?尼基·斯坦顿给我们举了一个开车的例子,说阅读就好似开车。如果我们是一个新手,自然不敢轻易挂三档;而熟练之后,三档是想都不用想随便就挂上去了。而且在熟悉路段开车时,速度也会更快。因为熟悉路段我们知道上坡、下坡、拐弯、出口这些地方在哪里,而到一个陌生地方则会更谨慎,因为我们不知道哪里能加速,哪里需要刹车。
2
阅读也是一样,当我们知道哪里有重点或者晦涩内容,哪里是相对轻松的内容时,就可能更好的掌控自己阅读的速度了。
阅读之前,先了解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消遣、寻找信息还是为了印证某个判断?不同目的,不同的书,阅读速度和方法自然也不一样。阅读技巧适用于信息和判断类书籍,有重读部分,有可略读部分,也有时间再看的部分。
一本书拿到手上,并不是劈头盖脸看下来算完事。如果我们是奔着信息收集和形成判断而来,那势必会有我们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比如我的目的是增加阅读速度和效率,因此拿到书首先看的则是与阅读相关的这两章内容。
3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书作者也认为书应该多读,而且应该和太极一般,轻重缓急力道各不相同。作者提出SQ3R的一种阅读方法,就是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纵览(Survey)、(Question)、(Read)、(Recall)、(Review)。
简单说来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时时思考,思考也会让阅读更专心。不被动全盘接受作者的意思,而要主动思考作者的讲述是否正确,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提问。
首先浏览,找到文章的框架结构。前言和摘要部分不要放过,这些部分往往就是文章目的、结构和主旨所在。通过浏览,挑出与你阅读目的相关的关键词,略去其它内容。阅读时思考这份内容主题是什么?作者的结论是什么?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他提出这样的论点。
接着略读,用自己最快的阅读速度进行阅读。遇到有趣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找到文章的主题句。留意作者然而、但是、尽管、因此、最后、所以….这些语言标记。
分析好的读者会有何反应,找出文章或书的每段主旨内容。对于复杂的内容快速读两遍的效果远胜于慢慢地读一遍。可以画线,但不要做笔记,过慢的速度会影响理解文章的逻辑。而且此时记录下来的笔记,十有八九也只是原书的摘抄。
其次回忆,用自己的语言做笔记。回想作者的观点、主旨,以及支持的细节。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带着这几个问题再重新读一遍。这次你知道一会儿自己需要回想什么,因此阅读时也就会更认真,更有效率。
最后检查,确定是否有遗漏什么内容。带着自己之前的问题快速检查一遍,疑问是否已经解决?自己是否已经清楚作者的全部意思?有没有自己之前漏掉的细节?自己的笔记是否有反应出文章的结构?
作者认为这和骑自行车的道理一样,写出来看,好像非常繁琐和复杂,刚开始练习也异常痛苦。一旦你掌握了这些技巧,大脑就会不假思索的工作。
另外,作者介绍了阅读的物理过程。字印刷出来是静态的,因此人眼也只有在静态的时候,才能对焦到字上面。在阅读时,眼睛会时不时停顿下来,把一个词或短语看懂之后才会移到下一个词。每次注视,会看清几个字。而眼睛每次停顿,能辨认纸张上的字数则是我们的辨识广度。阅读速度越快的人,辨识广度也越高,而且越不容易分心。
4
当我们有了知识储备,能够将自己意思清楚、准备表达出来的时候,沟通也就更容易了。
尼基·斯坦顿认为要想让沟通更顺畅,我们还需要考虑5个方面:
1.原因:也可以说是目的,也就是说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你传递出去的信息是希望被接收、被理解、被接受,还是希望能让对方采取行动?
2.对象:你沟通的对象是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使用不同的语言。
3.时间和地点:讲话要注意场合。有个笑话是说一个喜欢拍马屁的人,猝不及防在厕所偶遇领导,下意识张口就说“哎呦,领导,还麻烦您亲自来上厕所…..”这明显就进行沟通的时间和地点都不合时宜的例子。
4.内容:你想让对方知道什么?哪些信息需要着重强调,哪些信息需要省略。最好的销售并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老实人,而是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聪明人。
5.方式:用什么方式将你的信息传递出去,口头、书面,还是面谈?文字、图片,还是图文并茂?一对一的面谈,还是一对多的会议,抑或是演讲?
5
有时候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忽略了对方可能有不同看法。搞清楚上面5个问题之后,就可以提前制定自己的沟通计划了,这份计划又可以用七个步骤去完成,分别是:
写下目的—>收集信息—>信息分类—>决定顺序—>制作大纲—>撰写初稿—>编辑初稿和完稿
当我们把这七个步骤一罗列下来后发现,这是有目的沟通的顺序,但不也是一个写文章的步骤吗?其实日本沟通大师斋藤孝在《5天学会独立思考法则》中,也认为要培养自己看法,做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应试着先从书评、影评开始,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这点和《沟通圣经》的观点不谋而合,谈沟通,先从阅读和写作开始。
另外书中还提到听、说、写的技巧,比如公司内部面谈、新人面试、公开演讲、商务信函撰写等等,涵盖职场方方面面,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展开。一本好书,学习阅读,学习写作,学习沟通技巧,试着做一个“有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