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独行一思诗文集贝壳小岛‖🐚种爱得爱❤️✍🏻🐚

《鼠疫》| 在这世间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2022-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墨默天地

文|墨默天地
图|来源网络

新冠病毒肆虐长达2年多了,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对世界和自己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迫不得以面对生活中的无常,体验生命的脆弱、忧苦;同样的,会感知生命的强韧、人性的光芒还有信仰的力量。

非常时期捧起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的《鼠疫》,在阅读中翻看书中75年前的那场突如其来又莫名消失的鼠疫,困在奥兰城里十个多月的众生,从绝望中奋起,在自救与互助中谱写胜利的篇章,而贯穿其中人性的正义与善良是“原本的真理。”

《鼠疫》

读罢《鼠疫》你会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叹服加缪可怕的预见。这位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用平实的语言,冷静的笔调讲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生在法国一座普通城市的突发事件——鼠疫突袭,死亡人数骤增,恐怖笼罩着所有人,打乱了这座安逸城市的所有节奏,封在城里的人们从惶恐到直面死亡奋起反抗的故事。

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而是诚挚的问题。这种理念也许会惹人发笑,但是同鼠疫斗争,唯一的方式就是诚挚。

——《鼠疫》中的抗疫医生里厄

1.jpg

四月的一天,与往常无异,走出诊所的医生里厄在楼梯平台发现一只死老鼠,他没有在意,踢开后就下楼去了,直到第四天,数以千计的老鼠成堆死在阳光下面,许多人出现高烧、淋巴肿大、呼吸困难,从发病到死亡只有48小时......

生病死亡的人越来越多,直到宣布“鼠疫流行,全城封闭”。

封在城里的众生,有冷静应对的,有被动接受的,还有想方设法出城的......

在大灾大难面前,恐惧、良心、责任、权衡、逃避,生与死,爱与恨都不再抽象,而是时刻需要立即做出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演绎成了个体的经历和故事:

任何时期,总会出现一些具有商业头脑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总能大胆且游刃有余地利用当下的形势发财,制造一些信息面对恐慌对症下药:喝葡萄酒可以灭菌;含薄荷片可以预防等等进行商品促销......

任何时期,也会出现悲观沮丧的人,《鼠疫》中的帕纳卢神父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类人认为所有的灾难困难都是上天对人的惩罚,就应该不做为地顺其自然,等待命运的宣判;

任何时期,都会有事不关己的局外人,书中的记者朗贝儿,就职于巴黎一家大报社,出差到这座城市被困于此,想方设法想出城回巴黎;

任何时期,一定会有心怀大爱的人,他们一样身陷灾难感同身受,但敢于超越一切痛苦直面困难,书中的年轻的里厄医生和研制血清的卡斯泰尔老医生就是这类人的化身,他们用行动去感染周围的人,凝聚力量奋力抵抗,如火炬般照亮那条希望之路。

人,总是在经历中成长,特别是在大灾大难的环境下成长得尤为快速,在特定的境况下,哪怕价值观不同,都会超越分歧走上同一条道路——”拯救人类“。

加缪在《鼠疫》无形中凸显”变化“二字,真正证实了”变,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人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在疫情中如记者朗贝儿在得知里厄医生也是与爱人分离时毅然加入了抗疫志愿者的队伍;帕纳卢祖父亲眼看到一位病患所受的折磨后与里厄医生联手浴战......

2.jpg

加缪笔下的“鼠疫”,也被人喻为人类曾经面对、现在正在经历,甚至将来仍旧无法幸免突如其来的各种灾难和困境的象征和缩影。

说到底,鼠疫究竟是什么呢?

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

——《鼠疫》

加缪的《鼠疫》给后世留下受到不公正和粗暴待遇的这段记忆,也旨在扼要谈一谈在这场灾难中学到了什么?人身上值得赞美的长处多于可鄙视的弱点是肯定的。但书中的结尾是清醒睿智的:

翻阅医书便可知道,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

——《鼠疫》

我们不能保证灾难不会发生,但我们能决定在灾难面前的精神和意志,正如海明威《老人与海》里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对不会被打败!在这世间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3.jp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