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阅读的方法》03

2022-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liumw1203

3 抽象--概念

这里有个学习的窍门:
新学期开学,领了新发的课本之后,不要等老师讲,自己先从头到尾翻一遍,了解其中的几个关键概念。不求甚解也行,生吞活剥也行。
一门课一学期其实就讲区区几个概念。
比如,高一上学期的物理课本,主要讲三个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到了下学期,核心也是两个概念:万有引力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在老师讲课之前,试着把这些词理解一遍,抓住几个关键的线头,学起来会特别快。

每一个重要概念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位伟大学者一生的心血。

例如:熵
“熵”,是19世纪的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一个封闭系统的混乱程度。在此之前,人类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看过世界;而在此之后,“熵”的概念支撑起了包括热力学、混沌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在内的一众现代学科的大厦。

例如:哈耶克(Friedrich Hayek)
哈耶克一生出版了25部著作,写了上百篇文章,其中绝大多数都在不断变换角度打磨一个概念:“自发秩序”。比如:
出版于1944年的《通往奴役之路》,从经济学角度讲自发秩序。
出版于1952年的《感觉的秩序》,从心理学角度讲自发秩序。
出版于1960年的《自由宪章》,1973—1979年的《法律、立法与自由》,从政治、法律、哲学的角度讲自发秩序。
在哈耶克看来,从乡间小路,到经济、法律、道德、传统,再到语言、工具、生物、气象等,都是自发演化而来的,遵循的都是自发秩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