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与随记
关于写作,自己每天记录的都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内容,整理了一些出来。倒是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很多内容都需要深挖。
1,总是有一些混乱,生活总是被自己搞的一团糟。由于自己的拖延,造成了很多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自己却依旧浑浑噩噩的,每天除了工作时间稍稍认真对待(或许主要原因是工作总有一个清晰的任务需要完成,每天都要强制性的根据计划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一下班基本上都完不成自己设立的各种读书与写作计划。
2,对于即时满足的追求。游戏,抖音,微博,朋友圈。每天的零碎时间似乎都被这些时所占用。翻开手机电量排行,基本上这几个应用都是耗电大户。父母都知道刷抖音的时代,这些快餐文化所带来的的,不就是各种即时满足么。人们被算法所控制,大众文化之中,太多这样的即时满足造就了一个无比精彩却又无比堕落的年代。
3,自律,懂得自律的人,都活出了开挂般的人生。刘润老师总结的自律公式。自律=壹个清晰的目标+延迟满足+减小短期诱惑。
4,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一种“自动驾驶”的模式之中。很多关于生活的目标,都是由潜意识引导并完成的。比如下班回家这件事,我们不必考虑应该怎么选择路线,应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所有的一切行动都由潜意识替我们做出了选择。
5,得到吴军老师开设了数学通识课,激发起了我深藏多年的数学细胞,我都快忘记了自己是数学系毕业的了。虽然大学期间学的并不怎么样,虽然毕业后就告别了数学,但是那些年做题的痛苦过程依然历历在目。
6,三件事和青蛙法则,古典老师的三件事法则: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写下来,发出去,并附上完成进度。青蛙法则:经历过挫折且能重新站起来勇敢走出困境的人,它还有另一个含义是:“挫折其实是常态,顺利才是例外”。
7,自控与自律,哪个更高级?自控,需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才开始消耗意志力,而自律,则是在事情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运用意志力了。
8,学英语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说不了听不得?首先,没有很充分的利用英语的环境,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用不上英语。其次,死记硬背。背完就忘,忘了继续背,背了继续忘,陷入恶性循环。再次,词汇量太低。英语想要真正融汇贯通,1万词汇量以后才能够真正找到“窍门”和感觉。而大多数学英语的人,背完5000,8000词汇量之后,仅仅能应付考试。最后,学英语是一件需要长期投入的事,过程并不轻松,学习任何知识都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极其痛苦的经历,很多人没能忍受到最后一刻。
9,英国货柜车39人遇难,被实锤确认全部为越南人。前期各种报道各种头条号惨遭打脸。背后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了流量,脸都不要了。现今的网络社会,掌握如何过滤掉这样的虚假信息的能力,显得极其重要。将自己活成一个算法而不是被算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