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解决情侣吵架?

2021-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深山里的野人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

在离开前,我想问,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鲁思。贝本梅尔

这段来自《非暴力沟通》当中的引用,这里也拿来使用。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发生了一些事情,也与亲密的朋友发生过几次争吵,情绪直接蔓延到工作中,事后在复盘的时候,与朋友虽然做好了约法三章,工作也及时调整状态,当再翻出这本《非暴力沟通》的时候,还是禁不住感叹,很多争论和矛盾完全可以被避免的,因为语言可以是窗户,让彼此心灵更加靠近,同时也可以变为墙,将两人隔绝地更加遥远。

然后我也总结了一下书中的一些要点,以便拿来自省,尽量避免以后不必要的争吵,让人际关系能够更加和谐,生活的更为舒心一些。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我跟男朋友吵过几次架,而每次基本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就是这很小的事情,在彼此的“交锋”中会慢慢演变成一场吵架,随着战况的升级,大家都会被“语言”伤到,或者被对方的态度伤到,尽管事后重归于好,但超级时的场景总会一点点打破对彼此的印象,在彼此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如果不能够及时刨除,十之八九会诱发下一次的争吵。

但每当冷静下来之后总结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吵架的起点是那么小的一件事,如果当时彼此当中但凡有一个人懂得“非暴力沟通”,或许我们也不至于愈演愈烈。

1、非暴力沟通提出第一要素是观察。

也就是要求人们在沟通的时候,先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者先倾听对方所说的内容),然后再说出观察的结果,重点是,不要提出任何主观评论。

我总结过之前和男朋友之间的争吵源头,要么他对我所说的内容妄下结论,要么就是我因为他的态度而“胡乱推测”……

举个例子来说,他想创业,但是一直不知道具体做什么比较好,所以偶尔想到好的想法的时候会跟我分享,但是我会觉得他既然跟我说了,我也要给予一些建议,帮忙参考一下,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有风险的事情,我会跟他讲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因为他提出的只是一个想法,还并未实施,所以我提出的风险,在他看来就变成了泼冷水,因此他会说我总是反驳他的想法,每次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他说的时候,他会耐心倾听,当他与我分享的时候,我却只是在反驳他的观点……

而正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是反驳,只是合理的建议,是善意的提醒……当听到他所下的结论后,我会觉得他不仅听不进去我的话,还给我扣上这么大的帽子,太伤人心了,便会倍感委屈……

一个完全听不进,一个想要解释,然后两人一来一往,最终就从开始的日常沟通变成了“激进辩论”。

非暴力沟通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听到别人说的话,哪怕是一句不全面的话,我们也不要急着反驳或评论,应该先倾听和观察,不要急于下结论。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也就是说,在上述例子中,如果男朋友说我总是反驳他, 那我应该先观察他为什么会这么说?是否我真的说了让他容易误会的事情,还是他这个时候其实并不需要我的建议,只需要我无条件地支持呢?

后来和他沟通过,他说之所以每次觉得我都在反驳他,是因为他觉得他提出的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到具体落实的阶段,他现阶段只是想要跟我陈述,并不需要我的风险提醒,因为当他满腔热血准备去计划一件事情的时候,我跟他讲的都是可能存在的风险,而又没告诉他这些风险该如何避免或者解决……

所以,假如我能够按照“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先观察再评论,先等他说完,充分了解他向我陈述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得到建议,而只是想要倾诉他的想法,那么或许我就能够在他倾诉完毕之后,询问他是否需要听一听我的想法,如果他觉得需要,我再根据他的方案,提出合理的意见,应该不至于引发不必要的争吵。

2、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以上四种,相信大家都会经历过,大家可以对照以上四点来总结一下自己的经历,看是否有哪次是下意识指责对方而导致了争执,又有哪次是因为自己懂得了换位思考,所以谈话能够得以和谐进行?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情商高,而为什么对方情商高呢?其实并不是对方说出的话语比我们更高级,而恰恰是对方更用心地体会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吧。

言多必失,有时候我们觉得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为什么最终的走向却是背道而驰呢?

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对语气和态度,又或者是我们太过于着急去表达自己的关心,还没真正了解到对方的内心所想。

以下是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私以为和之前的几次争执都能对得上好,所以就摘录下来了,希望以后能够引以为戒。

1、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2、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3、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4、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5、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6、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7、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使他们好受一点。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

以上几条,基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无论是什么场合,什么交流方式,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先观察,然后给自己一个反应的时间,不要着急判断,更不要急着评论,先感受一下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是否已经真实传达了。

假如下次再出现争执,不妨先想一下对方为什么要说出这句话?是不是他不太开心?还是他有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

然后也想一下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感受?我是关心对方的,不想伤害彼此的感情,那么为何不直接告诉对方?直接把自己的担心和感受先说出来……

理论易懂不易做,希望自己能够慢慢修炼。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