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挑战还是惩罚?
感觉有限的生命里,除了我妈、老公和女儿喜欢我,再没有更多人喜欢我了,连我自己都嫌弃自己。在自我讨厌的情况下,还有三个人没有讨厌我,没有抛弃我,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内向特质被不断放大发酵
小时候,家里亲戚朋友都喜欢活泼的哥哥,很少有人注意、喜欢、靠近内向的我。妈妈牵着我出门,让我喊叔叔阿姨时,我都躲在妈妈身后不吭声,妈妈不断地向人们道歉:“真是不好意思啊,唉,我家这孩子就是不喊人,怎么办呢?”
历届老师给性格内向的我的学期评语经常是:性格孤僻、不团结同学,甚至高中班主任老师在学期评语上盖棺定论,直接批评我没有集体荣誉感。从小到成年、工作、有了家庭孩子,我的性格常常被别人拿出来说事。
工作后,我始终进不了想去的业务部门,在部门轮岗中也没有业务部门愿意与我合作,我总在后勤部门打杂、跑龙套。我也贬低自己没啥出息,只能待在边缘部门干点很少与人打交道的“初加工活”、“粗活”,后面深加工、出彩的活自然而然落到合适的人手里,领导和同事们都默认了与人打交道、上台面的活都不适合我,我也厌恶这样怂的自己,当我干了二十多年的跑龙套粗活,我认命了:认为这是我的特质带来的宿命,也正因为我的特质必然会遭到这样的对待和惩罚。
丑陋的自画像
根据从小到大身边人的描述、评价和达成的共识,我描绘出被放大了特质的、丑陋的、怪怪的、异类的自画像,一边认同了大家的评价,一边暗暗觉得憋屈、不服气,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自画像的样子,期盼有一天改头换面,是另一番讨人喜欢的模样。
从自我批评、自我失望到自我惩罚
从自我不满,到自我嫌弃、自我指责,甚至自我惩罚。外在评价如同当头棒喝,让我垂头丧气;自我批评又给自己补了一刀,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不知道自己价值何在。
若说这是人生使命和生命成长带来的挑战,我接受;若说这是因为生命特质、我不行、我不配带来的后果与惩罚,我不甘。
若过去的自我嫌弃、自我批评、自我惩罚是自我前进的动力,而我更需要自我相信、自我肯定、自我关爱,无论我是怎样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