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态度,不是目的
最近听朋友聊起,社会上越来越多不公不义,让她疑惑为何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要做善良的人?
我们能否只保全自己和在乎的人,对于这个世界,对于那些管不到的事情,以及那些可能会伤害自己让自己委屈的事情,可不可以不善良?
听着听着,我微笑也叹气。
生活不易,前路艰险,保全自身尚且为难,哪还有力气为他人作嫁衣裳?
然而真善美却是让人们爱上生活的原始动力。
即使人生满目苍夷,若还心存善意,何尝不是最能聊慰人心的好事?
只好回复一句,向善而行,且行且珍惜。
善良从不是为了回报
我希望“恶有恶报”,但从不相信,也从不鼓吹“善有善报”,因为这是一句纯安慰的话,也是一句纯感性的话。
更因为我们为善、向善原本都应该是不图回报的事情。
大学某堂英语课上,班上那位特别内向文静的女生上台发言,她的英语发音标准,句子流畅,我正认真听她演讲如何找回自信这一主题。
忽然之间她提到我的名字,竟然说我就是那位助她找回自信、帮她打开心门的人……全班同学包括老师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让我既感动又诧异,因为这位女生讲述的往事,在我的记忆里只剩下一点影子了。
我只不过是曾经在大一时鼓励过她,称赞她的英语发音好听。
对我来说,这真的是连举手之劳都算不上的一点善意。
但对于她来说,却是一件具有特别意义的事情,她说第一次在陌生人眼里,看见了自己的优秀。
这位女生大四时收获了全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并以高分考入某名牌大学外语系研究生。
善良是人性深处的处女地,一个能够永葆纯洁真挚之所。
它最大的用处并不是为人们带来利益,也不是为人们带来好运,它最大的用处是刷新人们看待世间万物的心灵,是洗净看待世间事的双眼,是舒缓我们向死而生的情绪,是安抚我们辗转难眠的煎熬。
善良从不以回报为目的,但一定会用特殊的方式回馈给你意想不到的满足。它会让你意外地发现,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救赎了自己。
善良不等于愚蠢和死板
现实生活中,我们听说过不少奋不顾身救人的英雄故事,献身事业的、救溺水儿童的、与坏人搏斗的……这些英雄因为行善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或者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为此,我们就要推翻为善的本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因为,善良不等于做英雄,善良更不等于拯救世界,当我们能力有限,当我们是沧海一粟,怎么可能呼风唤雨、心想事成?
但是,对于那些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对于那些可能伤害我们的事情,我们能做的仅仅是逃避吗?
不,我们能做的,应该还有随机应变,应该还有灵活处理,应该还有智慧周旋。
路上陌生人向你求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伸出援手,但是请你毅然决然准备跟他/她走的时候,叫上一两个同伴,又或者去求助更有能力的人。
你礼貌拒绝不代表不善良,你冷漠无视、见死连呼救都吝啬才是不善良。
看见溺水儿童,你勇敢跳下水成功救人,是大善,你未能成功也是大善,你若害怕下水只要高声呼喊也是善,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但凡眼中、心中流淌过不安和愧疚,也是心存善意啊!
只有那视若无睹、安心离去的人才叫做不善良。
看见跌倒在地的老人,看见伸手讨钱的乞丐,你害怕被骗选择转身离开,并非不善良,你迎上去给他们两个白眼或者对准备帮助他们的人说狠话才是不善良。
善良从来不等于愚蠢,也从来不意味着死板。
你可知上善若水
面对争议,不恶意揣测;面对误解,不恶语相对;面对背叛,不回以报复;面对弱小,不施加欺凌,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样也是善良。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善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容纳万物而不与万物冲突,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这便是我们应该信奉且永生追求的“善”。
水的表面柔弱无力,潺潺的溪流会因为一块石头改变流向,但又永不停息的奔向远方。
生活大智慧莫过于刚柔并济,人若如水,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才是岁月积淀的人生真谛。
最后,用道家哲学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决不淹没你的优点;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 决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 决不撇下你的孤单;
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 决不打扰你的安宁;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 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愿你我永葆赤子之善,做如水之人。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 如水人生,随缘而安。如水人生
*end*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