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语花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司马迁:真将军可鉴明天子

2019-01-17  本文已影响1人  青春芳草地

在“普天之下,莫非皇土” 的封建王朝,当高贵威严的国君到军营中慰问将士们时,将士们一般会怎样做呢?各种影视剧中所常见的,不外乎列队欢迎,大礼参拜。然而,当汉文帝刘恒到细柳营慰问周亚夫的军队时,周亚夫没有盛装列队迎接天子,他到最后才露面,且只说了一句话。在常人看来,周亚夫是如此傲慢无礼,汉文帝出军门后却不住感慨:“此真将军矣!”。

周亚夫军细柳

在整篇《周亚夫军细柳》中,司马迁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只有寥寥数笔,然而,这却并不影响周亚夫形象的立体可感,细读文本,从多个角度我们都能发现,周亚夫的的确确是一位真将军。

“真”在何处呢?

先看司马迁正面写周亚夫的言与行:

司马迁在全文中只在两处正面写了周亚夫:天子先驱到了军营门口,通风报信,要求开门,却不料吃了闭门羹。当天子尊驾已亲至营门并正式派使臣持节下诏书时,周亚夫“乃传言开壁门”,真沉得住气啊!不愧是“真将军”!他没有因为天子驾临就激动得忘了自己守城备胡的本分,更没有屁颠颠地狂奔至营门口跪地迎接,司马迁只用“乃传言开壁门”这几个极平淡冷静地字眼就勾勒出一个威严正直、刚整不阿的大将形象。天子到了营中之后,周亚夫仍然没有丝毫逢迎讨好的表现,而是“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天子,他始终没有将自己放在“俯首称臣”的立场,而是一直站在一个主将的立场思考、说话、行事。这种无论面对谁,始终如一的将军之威严与坚定之立场,令人敬佩,难怪乎天子要称赞其为“真将军”了。

再看司马迁侧面写细柳营将士的作为:

军纪严明看日常小细节,天子先驱到达细柳营时,看到的军容是这样一派景象“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穿好铠甲,刀剑出鞘,弓弩张满,这严阵以待的情景,当然不是为天子到来而作秀的场面,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司马迁笔下,周亚夫平常治军之严,可见一斑。面对天子先驱威胁恫吓“天子且至!”细柳营军门都尉说,“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硬生生把天子劳军的队伍挡在了营门之外。不是这小小都尉吃了熊心豹胆,实在是周亚夫治军严明,在细柳营军士们眼中,没有尊贵天子,只有严明军纪。费了一番周折,天子露面,派出使节,传出诏书,这时,营门才终于打开,劳军队伍得以进入军营。然而,这时,看军营大门的一个小小士兵,居然对皇帝的队伍说道,“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其坚定严肃与前面的都尉如出一辙,司马迁正是从这些小角色的义正词严,侧面衬托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军令如山,即使是天子也不得不遵从。这样的将军,当然是名副其实的“真将军”了。

最后再看细柳营与霸上和棘门军的对比:

司马迁要凸显周亚夫的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形象,于是写天子到前线慰劳将士这一典型事件。然而却不直接写天子慰问细柳营的情况,而先写他到霸上和棘门军慰劳的情形,这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前后对比。在霸上和棘门军中,天子可以策马“直驱入”,而到了细柳营,天子的队伍,却两次入营受阻,最后,费了好大周折,终于得以进营之后却还被一个小小军士告知“不得驱驰”。一边是长驱直入,一边是一再受阻,治军之松与严,实在是不能更鲜明的对比。同时,细柳营将士与霸上和棘门军将士对待天子劳军的态度,也有天壤之别。霸上和棘门军众将士,对天子极尽逢迎讨好之能事,“将以下骑送迎”,而细柳营中小到守门的兵士正色以告,大到周亚夫当着天子的面面直言“介胄之士不拜”,足可见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恶。这样司马迁用层层铺垫,条条对比,成功凸显了周亚夫这一主人公的形象。这就无怪乎天子称赞其为“真将军”了。

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会被称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于它塑造人物形象时,总是丰富立体的,例如这篇《周亚夫军细柳》,短短200多个字,不仅成功塑造了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更从旁体现了汉文帝的明君形象。

让我们看看汉文帝初到细柳营的表现,因为有了之前在霸上和棘门军受到的礼遇,贵为天子的文帝,当然理所当然的认为细柳营也应当热烈欢迎自己的到来,而事实却泼了他一盆冷水,自己的先头部队居然连军营大门都进不去!报上自己的尊号也于事无补!这对于一个万人之上的皇帝来说,心理上肯定是难以接受的。然而,我们看文帝的态度,他当即谦和地说,“吾欲入劳军”,称呼自己,用的是极朴素的“吾”,同时不忘交代自己的来意“欲入劳军”,没有任何天子的架子。后来听到小小看门士兵“军中不得驱驰”的正告,文帝立刻顺从地“按辔徐行”,周亚夫要求“以军礼见”,天子立刻“改容式车”,并恭敬地说“皇帝敬劳将军”,因为在这一系列的见闻对比中,汉文帝意识到霸上、棘门军是何等儿戏,只有细柳军这样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才是保家卫国最需要的。所以汉文帝对周亚夫保持了最谦恭的态度,这正是一个明君之所为——不以个人喜好和情绪为判断标准,而是时刻把国家社稷放在第一位。

短短一篇人物小传的选段,让我们充分看到,周亚夫之刚正不阿,汉文帝之慧眼识才,更看到了司马迁之独具匠心。

静读一段《史记》,提升一次格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