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你的育儿观有缺陷吗?

2018-10-04  本文已影响23人  陈中海

原创: 陈盐水  生态亲子路  昨天

前几天,在某育儿群看到这样的小故事: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考试时看别人的试卷,被老师点名,并在孩子的考试卷上扣出了20分作为对孩子抄袭的惩罚。

家长把这个信息发在育儿群以后,很多群友支招。开始是关于考试纪律的,后来是很多专家教育孩子如何诚实的,再后来是推荐育儿书和育儿微课的。

我是过了一天才看到这些信息的。我问这位妈妈,孩子“抄袭”的细节搞清楚没有?比如,孩子当时看别人试卷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孩子的试卷是否做完?

一般而言,孩子抄袭别人的试卷,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应该是直接看,然后马上动笔。大一点的孩子,或者有了一点心机的孩子,想看别人的试卷,事先一定会看老师。

他必须知道,自己是否有危险,老师是否在看他。因为是考试,没有想看别人试卷的孩子一定埋头做题,哪个学生看老师,马上会被老师注意。

如果孩子“肆无忌惮”的看别人试卷,又没有马上动笔,还一副轻松的样子,则可认为,他是有一点小得意,告诉老师或者周围的同学:我做完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关于抄袭,关于诚实之前,一定要和老师沟通,掌握这些细节,再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才是教育。

当我问这些的时候,孩子妈妈说,没有去管这些细节,老师说他抄袭了,并惩罚了,我就回来发在育儿群,请求群友的帮助了。

我还是要求孩子妈妈第二天去了解这些细节。但是孩子妈妈说,老师已经惩罚了,家长也配合教育了,让孩子以后要诚实,并注意考试纪律,孩子也认可,事情已经结尾了,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你的育儿观有缺陷吗?

我感到悲哀。

处理小孩子的事,首先要弄清真相。孩子越小,真相越可能失真。老师说自己错,家长也说自己错,说多了,孩子就可能稀里糊涂的认错了。

而撒谎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被识破,因为小孩子,总是会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

家长认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的话,在很多场景,用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是错误的。一般人有这样的觉悟吗?不说小孩子,成年人又有几个能做到?

如果我们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判断是错误的,孩子还会接受你的教育吗?

每个妈妈都会说,那都是我爱孩子的表现啊!我想说,不要什么都以爱的名义来搪塞。如果说是爱,那么基于错误的判断实施的教育,就是有毒的爱。

爱,是在正确的互动中不断得到满足才能延续的。如果你实施爱的行为,是基于错误的判断,孩子会和你不断互动吗?因为他在互动中得到的是委屈,互动会越来越少,甚至拒绝。

其次,关于教育孩子要诚实的问题。因为前提是否成立,都不一定准确,所以基于这件事谈诚实教育,即使道理千真万确,也是不应该的。难道让孩子接受的正确教育,在伤口上进行吗?

谈考场纪律是可以的。因为孩子即使没有抄袭,也一定东张西望了。

但是谈这个问题,又涉及到交往边界问题。

与人的交往,有一个边界效应。自我,他我,客观。这三者都是不断交错的。交往中,交错多少为适度,完全根据彼此的感觉,需要不断试错,不断调整,找到最佳交错单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强势的母亲会带出懦弱的孩子”。这些话的反面也可能成立。决定因素是交错的度。

最后,很多群友推荐了很多育儿课程。我认为,很多课程,只罗列了现象,没有给出好

的解决的方案。或者说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一门课程的价值就是体现在解决方案。

而解决方案的难点就在于,任何方案只能针对普遍性,很难兼顾特殊的个体。因此,解决方案的制定难度就很大。其二,买课程的个体在运用的时候也容易出错。

因为个体总想一劳永逸,再加上个体的理解能力肯定也不能和制定者一致,存在层级不对等,所以执行的时候,总是出现矛盾,甚至很尖锐。任何新产品的使用,都有磨合的过程。

如果个体总是不断买新课程,然后粗放式操作,有可能是灾难。

每一个人执行某方案时,都应该是和孩子有效互动,在互动的磨合中,不断收集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细化操作方案,同时不断提高执行者的个人素质,创新操作方案。

同样的一款车,不同的人操作,车的寿命都会不同。

操作过程中,执行者介入的程度,是要靠自己对反馈的信息的筛选,判断推理来决定的。照本宣科,是很难有效果的。会导致资源浪费。

无论是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对所买课程理念的运用,都涉及到交错单元问题。

需要了解自己,了解孩子,把握具体的教育环境,和孩子有效互动,形成自己的教育观。

与其买很多课程,不如把一两个教育理念融会贯通,有血有肉,才不是舶来品,才是自己的教育观。

个人微信号czh1867242439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