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忘忧社休闲时光

碎碎念4.5|昼夜回转不曾住,春也忙来人亦忙

2020-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陈迹

隼浮《红楼》

雁自青山《七绝》

昨晚读了雁自青山的一首七绝诗,让我充满了无限绿意,我心想明天一定要到小院里逛一逛,再真切的触碰一下,那春的闲情意。

继续读文中,又看到隼浮的红楼语,读了两三篇,因夜已过半,只好先收录之,有机会再读。

简友文写的好,红楼也是我喜欢看的,从前遇到心动的文字,我不读完不罢休。现在迟缓多了,精力不济,真的是看时间长了,眼发花,没有办法。

从前一个月倒是能读二十多本厚部头,一天最多的能看三本小说。只可惜全是消遣的言情武侠剧,所以读点红楼才觉得不那么废?不是,读红楼也是用来消磨光阴的,可不知怎么的,它却成为了我的人性指南。

我不知道我何时读的红楼,只记得十二岁去乡里读初中,离家太远了,就在外婆家吃午饭。忽然之间,我有了人生的第一个自我意识。

在此之前,我应该从来没有这所谓的思想,就像傻子一样的生活。好友初中时会谈起小学的趣事,我迷然,有这样的事吗,只发生过一两次的事,和我没有关系,或者我完全没注意到。

留在我印象里的只有:到田地干活好累;在家烧开水好烦;去挑野莱有趣,挖两颗别人家青菜也不觉自己坏;去北奶奶家玩,邻家大一轮的哥哥总喊黄毛丫头又来了;后家嫂子做的花生糖馍头很好吃,她什么时候再来我家借窖饼呢?…………

这些事年复一年地发生,所以我记得。我从来没想过什么,但这也不是麻木,说的文艺些,我还没受到“启蒙”。刮起风来可能要下雨,过年了要拜祖宗,沒什么特别的意义。

这一次我却“长大”了,我一定要妈妈带粮到外婆家,她不送我就不去吃午饭。所以我这个“书呆子”又得了个“犟”的名号。这其实是我第二次固执,这一次完全是为了我自己。我认为我像林黛玉一样寄人篱下了。

后来有段时间我觉得我读多了红楼或张的文字,才形成我的某些想法,促使了我的行为。那时(其实我也才二十多点)我很不赞同少年人读什么小说,后来我又否定了这一想法。

忽然想起我竟然有书呆子的名号了。这是真的。我看的第一本“画书”,是我姐姐的初一英语书。这些要回忆起来,估计就没完没了了。

不过有件事值得提一提,四年级时语文老师病了,来了位青年的女代课老师,一位高中毕业生。从她那里我读了第一本长篇记实人物小说,讲的是周恩来的一生,题目记不清了,应该是七十年代出版的。

看,我没有受到总理思想的熏陶,只记得书中母亲的片断,后來却深受红楼的毒害。我有时认为外婆像贾母一样慈祥,这时我又会厌恶自己。十二岁时,贾母是慈祥的,黛玉是可怜的,宝钗是端庄的,湘云是可爱的,晴雯是不甘的,袭人是坏心的,宝玉是无用的,王夫人是恶毒的,大夫人是个软弱的,王熙凤是不能做的……

我用这些来看待身边的人,导致了我的不快乐。我的一位姑奶奶生了五男两女,她总是诉说着儿子的坏。我好希望她做一次刘姥姥。我向往的是宝钗,却觉得我像迎春。其实妈妈很爱我,因为她从小是她舅妈的养女,受尽了欺凌,她更要保护自己的子女,这是她说的,我从小也这样认为,现在我也有舅母了。

我还有一个好友,我觉得她像晴雯,总在制造事端,活的好可怜。我是比她小点的姐姐,因为她,我终于当了一回妈妈要求的宝钗,当的时间有些长,从七岁到二十七,然后我们分道扬镳。

三年的初中生活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初一的时候自我意识苏醒了,然后我疏远了周围的人群。第二年爷爷去世了,办丧事的过程中人们议论纷纷,这是我的爷爷吗?他不应该是个暴君吗,不然父母亲为何总是那么软弱?

我有一次反抗了他,暑假里跪在水泥场地上,太阳上来了我不起,婶婶将北奶奶喊来了我也不理。终是爷爷将我扶起来,我有些得意,想对父母说:瞧,他有什么可怕的。可惜父母不知道,还是顺从和埋怨。我为别人而战没有结果,却将此留在潜意识中。

他死了,北奶奶说她的哥哥:“早晨起来,桂花油一擦,就溜走了,啥事也不帮着做做。”外婆说她的小弟弟:“我们父母去的早,”她长长叹口气:“哎,他太傻,人家骗他,可怜他在农场二十年,我伤心呀。”爸爸说:“我去接舅舅,他不想回来,怕过不惯,我就说姨妈说的,他才同意。”奶奶一言不发,坐一旁,我走到她身边,她看看说:“哦,你那时三岁哦。”

我从来没在红楼里读到过爱情,周围没发生,当然书中就看不到。我从书里想我的生活,再根据生活去读书。

每当看到“死封、祭祖、惧祸、理丧”等等,我就想到他,他跟他姐说“让大妮(妈妈)呆我家吧,不然她(奶奶)一个人……”;又会想到我十一岁挨了打,他站着厨房门囗,脸上带着笑意,对我说:“你今天挨你妈妈打了,疼不疼呀?”我惊诧他竟然会笑,忘记了回答。

我十岁生日时,爷爷给了我四十块,我过年买了一件紫色长棉衣,剩余的买了杂志。我只记得做了这样一件事而已,但不知道别人什么反应,因为我还没这个意识,我也没有受宠若惊。现在想想就奇怪,因为没人用过他的钱,他会画菩萨,画的不错,但我们都离的远远的。

也许那一次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可到底是什么,再也没人知道。夏天的夜晚,我们正围着桌子说话,他却穿着高帮的黄靴,坐在场地另一旁摇着扇。他生病了也不会去医院,疼的厉害喝麻油,莫名生了气高声骂着妈妈。他做完拔罐害了疮,割了腐肉,背上顶着三个洞,却一声也不响……

他是怎样的人,他想着什么,他死了,许多人都死了。干嘛活,妈妈七八岁到这个家,过她的人生,奶奶也有她的人生,黛玉死了也很好,就是死的太凄惨,但秦氏、贾敬的丧事热闹的也好像很悲伤。

我还在想活着、死了都不怎么样,还在想曹雪芹为什么写这么多景,写这么多词,有人看否,我可从来不看,因为不懂。

我还不知道花香,还不懂得蝶舞,还没欣赏过海汹涌澎湃的激荡,我的世界就倒塌了。初三我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学生,变成了可耻的坏分子,却从来没人知道这坏,也没有懂这痛。人人还在称赞我,好友也还在烦恼和忧伤。我总能安慰到她。

现在说起十四五岁风轻云淡,但是去翻一翻至二十岁的日记,全是死亡之丧,我陷入了是自s的人勇敢,还是活下去的人勇敢的怪论中。

于是一年一年的翻看,从这本书找到另一本书,不符合内心需求的却又扔一旁。中学六年除了武侠言情,其他所接触的就是红楼、张、叔本华、卡夫卡……不知道哪里来的,总之不想去弄明白人家到底讲的什么,只读符合心境的丧之丧的段落。

高考结束后,去市区学电脑,Dos系统。早晨六点出发,七点半左右到,八点学到十点,然后回转。有点苦,早晨去时紧张,回來时慢悠悠地骑着车。烈日干渴又有些不可言说的轻快,有时会在旁边新华书店耽搁下,找点书只是看看,却不买。

小镇上也有新华书店,书籍却少,报亭里的杂志倒是全面。但那时我已知刚学做生意的爸爸被山东人坑了。全家人急的团团转,债务是天文数字,当时万元户的说法在乡下也才消亡不久。我的姐姐她很坚强。

再读红楼,各红学入了眼,书倒成了课本,一切说法都记录在案。有什么意义,为时光流逝。打了几次短工,买了些书,张的最全,一套唐诗宋词元曲有点用,诗词和景色有了颜色。

但时间好像还很多,一个借书卡可借三本书,宿舍四个人,每次借來十二本。各类的小说都喜欢。一段时间读一类,不过我们学校是理工科,新书都很少。有一段时间沉迷侦探小说,最喜欢怪盗亚森·罗宾,但他也不能拯救自己。现在想起来,甚觉遗憾,只将书籍当故事看了个遍。

当时常难受,也常生病,身体不舒服,躺宿舍里,就只有张和红可以安慰。读了一遍又一遍,书都翻烂了,红楼它现在仍在我床边,老公反对,但几十年的习惯不可改变。张却被我放弃,在我想结婚后。但这不是否定过去,否则红楼梦不会还存在。

人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红楼梦于我来说就是我心灵的山水之观。

心中所想减了又减,还是啰嗦了这么多,我的闲春意还没写成。昨天也有欠债,今天又有了,还真是:“昼夜回转不曾住,春也忙来人亦忙”,其实我本不是这样的意思。光阴,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时已暮春,今天我也赏了一次春,更多的图文下次发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