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与人品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我最喜欢的一个历史时期是民国。
民国,是指从1912到1949年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军阀割据,政局混乱。
民国是一个神奇的时代:一面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一面却是文学璀璨,百花齐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多么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学鼎盛,大家辈出:鲁迅、老舍、曹禺、巴金、郭沫若、萧红、张爱玲……简直掰着指头数不过来。
民国,有我喜欢的服装,有我喜欢的作家作品,有我喜欢的才子佳人,我将这种喜欢都融进了我的文章《遥想民国》里。
说起民国就不得不提林徽因。
在民国一众才女里,林徽因不是最有才的,却是名气最大的。
说起才情,我最欣赏的一个是萧红,一个是张爱玲。她们是真正把写作当做主业,也是才华横溢的。一个把写作当做精神支柱,一个以写作为终生职业,称之为作家是当之无愧的。
而林徽因似乎不把写作当成主业,她的主要精力和兴趣不全在写作上,写作更像是她的业余爱好,有点玩儿票性质的。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位女作家冰心。她应该是把写作当成主业的,写过不少作品,尤其是散文,清新隽永。不过论文才,冰心还不能与上面提到的萧红、张爱玲相提并论。
将林徽因和冰心放到一起来说,因为两人有很多交集。祖籍都是福建,主要生活圈子都在京圈,也就是北京文化圈,结交的都是圈内的人。
但是两人之间的交集却不多,不仅没有交集,还似乎颇有一些龃龉。
林徽因在北京文化圈朋友很多,经常在家中举办沙龙,当时不少知名作家、艺术家都是她沙龙的座上客。
不夸张地说,半个北京城的文人都汇聚到了她的沙龙里,由此可见,林徽因在文人中颇具声望。泰戈尔访华期间,林徽因和徐志摩全程陪同,一时出尽了风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徽因高调的作风引起某些人的极度不适。有些人或许心里不舒服,嘴上还不会说什么,毕竟,人家热闹人家的,又碍不着你嘛事儿。有的人就不行,不说出来就憋得慌。
文人的笔就是嘴,心里怎么想就会从笔下流露出来,于是就有了冰心那篇《太太的客厅》。
那篇文章完全不同于冰心其他作品,一下子颠覆了我们心中冰心女士含情脉脉的形象,讽刺味道极浓,传神地刻画出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主人形象。
当时很多人都在猜测故事主人公就是林女士,大家心照不宣。据说后来林徽因有次收到朋友送来的山西老陈醋,一转手就给冰心送过去一坛。
如果是真的,的确有趣得很,真是高人过招,不见痕迹。
都说写文的人修养高,就此事来看,某些文人的确度量不大,修行之路还很长。
即便别人和自己爱好不同,即便人家比自己有人缘,或者别人比自己名气大,她热闹她的,也犯不着撰文讽刺。
那样非但伤不了对方,反而显得自己度量狭窄了,损害的是自己的形象。
由此我就想到了文品与人品的关系,一个人文章水平高低,看似是写作技能的问题,其实根源还在人品。
如果做人修养不提升,文章水平也不会高到哪去。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是真情还是假意一看便知。
类似情形让我不免想到了张爱玲和前夫胡某某。要说文笔,胡某某也是才子一个,但却成不了大家。除去他在民族大义上的缺陷之外,从他与张爱玲的婚姻爱情上也能看出,这人的人品不怎么样。
张爱玲固然性格狷介,不讨人喜欢,但是在人品上没有大问题的。
在对待婚姻上张爱玲一旦爱了就倾心付出,不仅付出真心,还付出金钱。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千里寻夫,找到胡某某,却发现丈夫另有新欢,难过之余离开,临走前还留给胡某某银票,哪怕分手也给了胡某某一大笔分手费,帮他度过难关,可以算仁至义尽。
反观胡某某,用情不专,在认识张爱玲之前、之后甚至婚姻存续期间,都艳情不断,换女人如换衣服。
更有甚者,两人恩断义绝后,张爱玲从未置喙过前夫的德行之亏。而胡某某不仅辜负了张爱玲一腔深情,还在两人离婚后不断消费张爱玲。
他在自己的书中追述往事,拉扯张爱玲,用她名气为自己背书,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说句实话,要不是张爱玲,谁知道胡某某?这种蹭热度的行径让人不齿。
既然不合适就分开,分开就利利索索分开,桥归桥,路归路,互不相干,黏黏糊糊拉扯别人的行径实在不叫人佩服。
有一句话叫“文人相轻”,我看也不见得,文人间互相欣赏的例子也很多,所谓“相轻”的人,多是互不投机的人。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也不必勉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即可。
“以文会友”,除了以文品更要以人品会友,两者之中,人品更重要。
人品好了,文品可以提高,人品有问题,文品好不到哪里去,胡某某就是例子。
202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