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灵”之穴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92/f70ab02b1413e0da.jpg)
承灵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
[名解]
1)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
承灵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承灵。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吸湿冷降,阳维脉满溢之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冷降并交于脑空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92/5a2b75f004df6784.jpg)
青灵
[别名]青灵泉。
[穴义]心经之血的气化之气在此以水湿云气的形式运行。
[名解]青灵。青,肝之色也,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的横行。灵,灵巧也。
青灵名意指本穴的气血运行为风木的横向运行方式。本传血液的气化之气,在本穴的运行过程中,它因散热而缩合为水湿云气并以云气的方式向下传输,表现出风木的灵巧特征,故名青灵。青灵泉名意与青灵名同,泉指天部运行的云气中富含水湿。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云气。
[运行规律]循心经下行少海穴。
[功能作用]运化心血。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92/2ec5b47e4a6539ba.jpg)
灵墟
[穴义]肾经经气在此吸热蒸升,穴内气血空虚。
[名解]灵,神灵也,与鬼相对,所指为天部之气。墟,土丘或故城遗址,指穴内物质空虚荒无。
本穴物质为神封穴传来的极少水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蒸升于上,穴内气血如同废墟一般,故名灵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稀薄的干热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经穴外部扩散。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而微灸,热则深刺泻针出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92/e8db9facd298da46.jpg)
灵台
[别名]灵阳,肺底。
[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名解]
1)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
灵台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灵台。灵阳名意与灵台同。
2)肺底。肺,肺脏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阳热之气相对于肺脏来说是处于底部。本穴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气,与肺金之气同性,此气相对于肩胛上部的肺气而言是处于底部,故名肺底。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神道穴。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7362692/d6f31f62fff6f4d6.jpg)
灵道经穴,属金。
[穴义]心经经水由此通过并气化。
[名解]
1)灵道。灵,与鬼怪相对,神灵也,指穴内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道,道路。
灵道名意指心经经水在此气化。本穴物质为少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处为气化散热,气化之气循心经气血通道而上行,故名灵道。
2)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为心经地部经水运行的通道,经水在地部无散失,故为心经经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是蒸发化气,所化之气与心经气血相比,性凉,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血)及经水的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心经下行,气化之气循心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发心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