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凉粉粉皮
凉粉和粉皮,都是赶会上的凉食,调好之后,快速即食,以解饥饿,正所谓古人所说“粉之名目甚多……且卒急救饥,亦莫善于此。”(《李渔随笔全集》,《饮馔部·谷食第二》)
赶会,是三天连续的商户集结大会,赶会的区域从日常的一里路不到,绵延到四个路口距集中心一里半的路程。把心放在赶会上,人就不想从会上轻易钻出来回家。哪怕到家一里路的距离,很多人都想在会上吃些东西垫着肚子,以省下时间,防止耽误了赶会带来的乐趣。
赶会的日子一到,天气渐热,人也不再想吃些热饭了,会上的快餐最好。于是在路边的摊子上,就有很多人围着折叠桌子,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来赶会的,都在埋头填饱肚子。这个摊子就是卖凉粉的。
卖凉粉的人做好的一整块凉粉在搪瓷盆,等到人来点凉粉,就把搪瓷盆盖在案板上。一盆凉粉从盆里脱落,端坐在案板上,一个盆的轮廓,就像一个矮胖子。卖凉粉的人将顾客招呼了一声坐下,听到顾客的要求,就拿起手中的刮丝器,顺着凉粉的上皮压了下去,一碗凉粉刮出来了。之后再加上一些黄瓜丝,就端给了顾客。小桌子上已经放好了醋瓶子、蒜末和辣椒油,顾客根据自己的口味会掺上佐料。
卖粉皮的和卖凉粉的在一起,都是作为临时午餐的摊子。在绵延几里远的人流中,总能感受到一股催促人向前行进的空气,嘈杂的赶会街道上,吃些快餐,之后抹抹嘴就走,也就最能符合人的心理了。粉皮相对于凉粉更有嚼劲,不过相对于凉粉,粉皮需要在现场加工。摊主从袋子里掏出粉皮,接着放在小盆里,热水将粉皮烫开之后,坚硬的粉皮才开始软化下来。将软化的粉皮捞出来之后,再像调凉粉一样调制,就能上桌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吃粉皮的嫌吃凉粉的吃的软,吃凉粉的嫌吃粉皮的嗓子粗,但不管咋样,这两种凉食,都是会上过路人所青睐的。
炒凉粉是另外一种吃法,这就让凉粉成了热食。凉粉被切成小块状,平底锅热了之后,像炒菜一样炒凉粉。凉粉被锅铲来回翻动还保持原来的形状,接着放油、佐料,之后放上葱花,凉粉就炒好了。炒好的凉粉增加了一股烟火味道,再加入蒜泥和香醋,就更有风味了。这是另一部分人的选择。
卖凉粉和粉皮的两个摊子,有的是夫妻一家开所开,一个做凉粉,一个做粉皮,付账时交给其中的一个就好了;有的是两家分别开的摊子,一家凉粉,一家粉皮,在哪家吃,就给哪家。人来人往的赶会,速食是人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对摊位上食物种类的要求,这是集聚活动带来的改变。
卖凉皮粉皮的,不仅会在集的中间,也会在集的结尾,桌子摆放在路边,在不规矩的赶会境况中维持着小摊子的格局,这种经营方式,就和早餐摊子很像了。这是中原边角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