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知识点

2019-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_7fa

【背景资料】

彭荆风,出生于1929年,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作者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作者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作者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新知积累】

1.生难字

驿 (yì) 路  陡(dǒu)峭      竹篾( miè )  简陋(lòu)

修葺(qì)    恍惚(huǎng hū)  麂子(jǐ)    菌(jùn)子

2.词语释义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修长:细长。

恍惚: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②(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3.助词(二)

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用于表示事件、动作的完成情况。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语气。如“啊”“啦”“呢”“吧”“了”“哇”“呀”“吗”等。

【文本研习】

目标1:学习本文巧设悬念的写作方法。

1.《驿路梨花》中有三处悬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自己对悬念手法的理解。

【思路点拨】所谓悬念,主要是利用人们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和期待心理,从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通过让读者在悬念的发生、发展、加强、解除过程中产生猜疑、紧张、渴望、揣测、担忧、期待、欢快等种种复杂的心理感受,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与观赏兴趣。阅读这篇文章,要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找出文章的三个悬念,两次误会,体会文章构思的精妙。

【理解突破】《驿路梨花》构思精巧,作者巧设三个悬念。 三个悬念:第一个是 7、8 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                    ?第二个是 12 至 14 段,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                ?第三个是 29 至 32 段,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驿路梨花》中有三处悬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自己对悬念手法的理解。)

目标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2.《驿路梨花》一文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思路点拨】按照时间顺序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插叙手法的作用及效果。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理解突破】课文如果按时间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哈尼族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来——“我们”路过住宿。而文章的顺序是:“我们”路过住宿——                  ——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我们碰见了一群哈尼小姑娘——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建造小茅屋。

由此可知,作者有意打乱了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原来是避免平铺直叙,采用了插叙的手法。

(《驿路梨花》一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目标3: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3.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

【思路点拨】文学语言的表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字面上写的是什么,多指现象;深层含义一般指在文章里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多指本质。具体含义要联系文本作深入分析。

【理解突破】题目“驿路梨花”,含义丰富,字面上是指                  ,联系课文,不难看出,又是            ,还是                      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各在文章的哪一部分?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4.文中关于梨花的景物描写到底有几处?分别起着什么作用?

    一写梨花(在文章开头。我和老余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了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借助淡淡的月光,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的身上。)

    实写,梨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也把读者引入诗一般美的境界之中。写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                。

    二写梨花(在文章中间第二十七段。我梦见了哈尼小姑娘——梨花在清香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三写梨花(在文章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实写,起到        、        的作用,引用陆游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重难点归纳】

巧设悬念,波澜起伏。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见闻为顺序,组织材料,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设置三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最后彻底解开悬念,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课文标题是“驿路梨花”,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照应题目,喻意深刻。文中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课时综述】

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姑娘和她的小妹妹在十几年中相继照料一间路旁小屋,为过往行人提供方便的故事。然而,作品并没有停止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为过往旅客做好事的这种生活现象的描述上,随着情节的展开,作品进一步表现出梨花姑娘精心照料这间小屋的思想动因。原来这小屋是十几年前路过这里的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建造的,修建这间小屋是为了给行人遮风避雨。文章生动地展现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青少年一代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精神风貌,将他们的心灵的真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文段训练场

阅读《驿路梨花》选段,完成1—3题。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简要概括)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2.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2)“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3.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结尾有什么作用?

14 驿路梨花

【文本研习】

1.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主人家是谁

2.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来  哈尼族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3.驿路上的梨花(自然界的梨花)  梨花姑娘  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

4.小屋主人的心灵美  点题、点人

【文段训练场】

1.十多年前,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淋了雨,他们想道并且为过路人盖了一座小茅屋。解放军走了,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常常照料这小茅屋。插叙的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1)描写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2)“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已成为自觉行动。

3. 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