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谜

2019-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借风之子

  自古探索记忆之谜的,没有一个留下痕迹。本人不想去探究人为什么能有记忆,只想从记忆现象入手,透过迷雾给各位一点启示。

  社会生活中,经常有一些偏执的人让常人无法理解。心理学工作者往往会采用疏导的方式让其发泄,以缓解所谓的心理压力。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其实,偏执人的症结在哪里?

  我们先来谈一谈记忆的基本规律。我把它概括为: 主体记忆概念模糊,边际记忆风韵犹存。  如何理解?传统心理学上,通常把人的记忆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我们努力掌握的各种知识理论大多是通过有意识记形成的,但很容易忘记;而一些随机事件由于给予大脑强情绪的刺激,往往形成无意识记,不一定反复熟练,但往往一经刺激立刻情景再现。前者构成我们大脑中记忆的主体,后者则成为边际。在来来往往的大脑记忆库里,每天都有记忆进进出出,而这些构成主体的有意识记,会逐渐概念化、模糊化。例如,你还记得早年你在中学课堂上努力去背的那些公式定理吗?你只记得你上的那所学校、那个老师,至于老师教你的知识,你曾经那么努力记忆的东西早已模糊,只剩一个学科概念了。而当年某个高中同学数学课上尿了裤子,却能成为很多同学几十年后的记忆话题。这就是边际记忆的魔力。也正是这种边际记忆,一旦反复强化,则害人害己。

再说偏执人的问题,凡是这种人,通常我们都会说,他们一定受过刺激。是身体还是思想受了刺激,且不管他。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他的某些说法、观点异于常人。往细里看,他们并非没有逻辑,而是把自己的边际记忆进行了逻辑思维,得出了自以为是的结论,这就是偏执人偏执行为的症结所在。

  回到大众生活中来,看看你我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看看隔壁的老王,人们的所思所谈,无一不受边际记忆的影响。有的天天夸邻家孩子优秀,有的四处吐槽公公婆婆,生活的真实平淡、公婆对自己的照顾都成过眼云烟,主体记忆的模糊化,让她越来越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生活就这么被丑化了!

看看我们现在发生纠纷频频的校园、医院,我们看待师生纠纷、医患纠纷的眼光,有多少是建立在边际记忆的逻辑上?有多少人因此忽略了我们教育、医疗事业的进步?

  作为一个家长,你是给与孩子主体记忆的引导还是替代老师强化主体记忆?你应该承担什么角色?在孩子对老师有情绪的时候,你是否正确引导了孩子的边际记忆?而你自己在家庭生活中是否减少自己边际记忆的干扰?

作为老师,那些骂痴学生的人是否反思过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_・?是否让边际记忆干扰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

有一双慧眼看清世间纷扰,你能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