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藏书分类方式

2020-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飞猫飞猫

大概有千册纸质书,我比较喜欢折腾,平时除了看书,就是折腾这些书。

我的阅读兴趣大体限定在文学、艺术及文史、旅游方面,实用性、功用类的书只占所有藏书的10%左右。

每半年会整理一次。整理藏书是个大工程,往往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整理除了清除灰尘、虫害之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给书进行分类。

不同的分类方式,会让自己对已有的书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使用过的分类方式如下:

按书籍类型分类

这是最传统的分类方法,图书馆里基本上也是按这种方式来。

最大的好处是能根据收藏书籍的数量进行细分。如果书籍不太多,那么可以按大类分,如果书籍数量比较多,再可以从大类里分出小类来。

比如文学类这个大类,还可以细分成散文、小说、诗歌、戏剧、文学评论等。

按书籍颜色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我觉得挺好玩的,真的是“冷暖自知”。

特别是处女座这种生物,看到一水的七色彩虹,心情无比的舒畅。心情一舒畅看书就多了,看书一多,每次看到那个地方颜色缺了口就特别想把那本书看完,及时地把那缺口填补上。看书的速度也不自觉地加快了。

对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哪天回家看见“彩虹”有缺口,立马就问家人:“谁把那个位置的书拿走了?”

按作品国籍分类

有那么个两三年,我特别喜欢看外国作品。收了不少不同国籍作家的作品。我有一整个柜的日本文学作品,还有一整个柜的俄罗斯文学作品,还有英国美国法国的文学作品。

冬天的时候喜欢看俄罗斯作家的书籍,又长又啰嗦,细节描写又特别到位。冬日里,手捧这些长部头的书,喝口茶,想象一下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以及壁炉里哔啵作响的温暖。

到了夏天,我就喜欢看日本文学,清新带一点凉意,特别容易消化。

这种分类,让我随时可以按季节进行阅读。

按古现代分类

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年度主题阅读。去年我进行各国历史阅读梳理的时候,这半年的书箱分类就是按这个方式处理的。

但凡涉及古代的全部归纳到一起,不分国籍,只看内容,哪怕一些小说都会涉及的当时当代的一些社会风貌。

有效而实用。

按出版社分类

我的藏书占据量最大的几个出版社分别是:译文、译林、古籍、广西师范大学、新星、人民文学、中华书局、三联。

每个出版社的侧重点都不同,比如译文、译林翻译类的书籍比较多;比如广西师范大学文艺类的书籍占比高,我特别喜欢理想国的M系列从书。

按作品年代分类。这种方式适合进行连贯性阅读的时候使用,对于了解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某个作家的早中期写作风格的变化特别有意义。

按已读未读分类

爱书的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囤书。这和女人买衣服一样,看到喜欢的就想占为已有,所以,囤书的人不在少数。说实在话,我也有很多书买了并没有开封。

按这种分类方式最好理解了,读完的暂时收在一起,想看书的时候就去找未读的。当然,如果突然想重读某本书或者想从读过的书里找资料的时候,只要去已读分类里寻找。

按作者分类

我喜欢一口气读完某一个作家的大部分作品。

比如我有段时间特别喜欢毛姆,我会搜刮来市面上出版的有关于他的所有作品。这些作品就按“毛姆”的类别进行分类。

当然还有“奈保尔”、“马尔克斯”、“麦克勒斯”、“读库”、“村上春树”等等。

读书之余,玩玩分类游戏,一方面告诫自己:买书适可而止,注意节制;一方面又让自己觉得拥有这么多喜欢的书籍,就像拥有了一个宝藏。

挺好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