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这个技能,先明白这三个问题
近期的阅读主题都是以写作为主,有一个书目是《叶圣陶夏丏尊谈阅读与写作》(套装共五册),早前就听闻叶圣陶先生在国文写作上为中学生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教材。初见时不以为意,直至昨晚,夜读《文心》,忽然发现自己在写作中最欠缺的东西竟然被朱自清先生在序言中三两句说清楚了,实在震惊。
文中提到学生写作的三大困难,刚好是我学习写作这条路上最需要的东西。
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
关于写作,在校时都抱着完成考试和作业的心态,实在是感受不到实际的需要,所以写的都是古诗词合集默写,不管合不合适,把古诗词填上去就算完成任务了。
上班之后,因为工作需要,写作这项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写作与表达被列为我最紧要的学习目的,学习起来也再也不敷衍,认真学,认真练,生存的压力在背后逼迫着我。
因此想要写出好文章,更重要的是目的,要找到驱使你写作的那股力是什么,是职场需求、表达的欲望?找到它们,学习写作才能坚持长久。
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
在我们的教育中侧重于学习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多阅读题都是以此为重点测试,现在听到的说的更多的也是:要想了解透彻一篇文章,就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出来。
这样只注重思想而忽略很多作者的语汇、词句、篇章、声调,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与原来优美的文章有相去甚远的差距。
之前看过的一些写作速成法,教导的都是拆解文章,分析结构,很少有人提到去学习和积累原文中的遣词用句。以后读到一篇好文章,多琢磨文中的语汇和词句,收集起来活学活用,直到内化成自己的词语句子。
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
写作是急不来的,思想和主题都需要时间好好打磨,如果总是有了一点想法就动笔完成马上发表,那这样的文章容易显得浮夸。
好的作者在写作前阅读相关的十几万文字资料是常态,特别是议论文,要给大众看的文章,每一个方面都要思虑周全,给自己一点时间,也给作品一点时间。
这本书才阅读前五章便已受益无穷,还为我解开了以前教育中受到语文老师的写作影响中的一个困扰——关于内容和题目的误会。
以往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经验是先写好题目再写内容,之后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多次都是写完了文章再写题目,私以为这样是不对的,每次都像做错了事的人一样感到心虚。
昨日看书,书中的先生说: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这和我受到的教育不一样,后面先生对内容和题目的看法解开了我纠结已久的困扰。
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
学生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