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视角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

再度翻红的“中国唱诗班” 隐藏着国漫复苏的秘密

2017-11-29  本文已影响39人  深壹

今年年初曾刷爆朋友圈的《相思》,又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再度翻红。和它一起走红的,还有《元日》《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在二次元聚集地的B站上,单部不到10分钟的动画短片,竟然有高达192.8万的总播放量。开启追番模式的19.2万人,还刷出了高达5万的弹幕总数。而在豆瓣电影上,四部动画短片清一色的8.1分+,从2015延续到2017的高口碑,令人惊叹。

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唱诗班”系列《相思》《元日》《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并非商业野心之作。恰恰相反,四部动画短片还是“带着镣铐跳舞”,它们以古诗文为创作母题,其故事主题只能限定在长江下游嘉定地区的名人轶事。就是这样以宣扬沪上文化的“宣传片”,在日本TBS大奖赛上,帮助中国拿下冠军。

在国漫经历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大鱼海棠》《大护法》《阿唐奇遇记》《豆福传》《小门神》又表现乏力的当下,“中国唱诗班”的再度翻红更加难能可贵。国漫崛起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日漫与美漫依然是动漫消费的大宗,以国风取胜的“中国唱诗班”,能给动漫创作哪些有益启示?

打通绘画与电影的视觉界限,勾勒气韵生动的水墨画

感性主义至上的东方美学,有着鲜明的“诗性思维”,其诗意性在画面风格上有着强烈的显性特征。“中国唱诗班”的四部短片,较为明显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

以人气最旺的《相思》为例,热气腾腾的红豆粥、明亮温暖的油纸伞、团扇图上一点红的“蝶恋花”、浓淡水墨里的白墙黑瓦、造型繁复的发簪与手镯……种种民族意象的叠加,组成了一幅令人心向往之的江南写意画;

祭出年俗回忆杀的《元日》,则用浓墨重彩的色彩大赏,勾勒出汉民族对于美妙年俗的共同记忆。置办年夜饭、祭拜仙神、张贴对联、闲逛集市、赏灯看花……氤氲的传统气韵,让B站满屏被网友们“给大家拜早年”的弹幕所占据,观者一时竟有些泪目;

被网友疯狂打call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不事铺陈,却在寥寥数笔中把明清时期的嘉定城描摹得生动可感:那里有明月高悬的中秋、有烟雨朦胧的水乡、有星星渔火相伴的孤舟,还有念诗斗酒的雅士。

事实上,同属视觉艺术的绘画与电影,有着较高的相关性。对试图走国风的动漫而言,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的中国传统绘画,显然是一座取之不竭的文化宝库:1960年问世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荷叶、水草、蝌蚪、水波等意象呈现,用写意取代工笔,轻描淡写也有含蓄意境;1963年《牧笛》同属上海美术电影制厂片出品,“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的笔走龙蛇,同样有言有尽意无穷的漫漫诗意。

时隔多年,每帧图都能截屏做壁纸的“中国唱诗班”作品,用情景相生、独具气韵的水墨风情,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唱三叹的诗意描摹,把流淌在文化血液里的诗句唱出来

诗画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里,无论是战国的帛画、唐代的人物画、宋代的花鸟画以及明清的山水画,传统绘画大多借鉴诗歌重立意格局、讲求含蓄隽永的特质。色彩相和的构图与造型法则,是“中国唱诗班”对传统美学的现代化表述;那么蕴藏在诗歌中的气质风骨,则是《相思》《元日》《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内在精神构造。

以“中国唱诗班”为名,其作品故事本身就脱胎自耳熟能详的诗句名篇;再以嘉定地区鸿儒巨擘的历史典故为纲要,自然有着丰富的内涵意指。有太多感人的故事,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中国唱诗班”做了一次有益的打捞——

《相思》的故事,来自于清代真人真事,出身贫寒的少年王初桐,和隔壁富家小姐六娘青梅竹马,却因门户壁垒无奈擦肩而过,从此天各一方;

想象奇崛的《游子吟》,化用了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里的“鼠荐卷”故事,彼时风行天下的科举考生在考试前的拜鼠习俗,早已随着封建王朝的烟消云散,在远东大陆消失;

《饮湖上初晴后雨》落榜书生重获人生真谛的故事,脱胎自“嘉定四先生”之一娄坚的亲身经历,“端的是儒冠多误身”从樱桃小口的奇女子嘴中唱出,心灵抚慰的治愈力量来得更加浓烈。

与节奏明快、情节推进迅速的好莱坞动画相比,“中国唱诗班”反倒用诗文常见的留白、互文等艺术手法,重现“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的古典生活,营造出一唱三叹的悠长意味。

获得国际大奖的《相思》,就潜藏着众多伏笔,值得反复观看:两人相遇街头,却有人沿街卖梨,梨通“离”,两人注定无法长相厮守;六娘路过桥头,桥下书生唤船家上京赶考,却又与片尾的王初桐形成了呼应;至于“和羞走,倚门回望”的儿女情态,早已被细节控的处女座剧组不动声色地处理,最终一一倒映在少男少女的眼眸。

多元艺术形式的交相辉映,用写意引领情感表达

与盛名在外的《大闹天宫》相比,中国动画真正具有民族化风格的里程碑作品,反倒是脱胎自《西游记》的《铁扇公主》。在学界看来,奠定了中国动画民族化基调的《铁扇公主》,让动画艺术兼具了多种多样的表现与文化样式,皮影戏与戏曲的加入都是神来之笔。“中国唱诗班”的四部作品,虽然都是时长不过10分钟的短片,却也做了相当多的有益尝试:

西洋音乐虽占统治地位,传统民乐已有复苏迹象,《闪光少女》的问世吹响号角,《相思》的BGM用古筝、琵琶等乐器演奏,也让网友们如闻天籁。《动心邂逅》《儿时追忆》《共赏红豆》《吟诗定情》《学堂游神》《伤心别离》六首插曲,或婉转叮咚或韵味悠长,与相爱却不可得的爱情悲剧相得益彰;

古体诗“以曲为美”的艺术思维,让虚中带实、情景交融的唯美意境,构筑成每个中国人最遥远却也最亲近的心灵故乡。《饮湖上初晴后雨》里的古典美,通过对花灯、明月、画舫、波光等相互关联的象征意象发生巧妙链接,让充溢情感诗意空间变成真实可感的现实,有了照亮乡愁的美妙之感;

对联、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化用,也让国风有了具体所指。仅仅9分45秒的《相思》,用六娘家门口的对联,暗指三段截然不同的感情历程。在“郎骑竹马来”的两小无猜时,对联是“传业诗书得真趣,开意花草生远情”;芳心暗许却无处诉衷肠,便成了“花落为添疏于影,柳飞欲伴春燕归”;待到六娘出嫁,两人从此再无相见之日,“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又让王初桐肝肠寸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写意抒情是传统艺术的精髓,也是传统美学的核心。国风古韵外的人情美,也是“中国唱诗班”的文化精髓。《相思》打动观众的,大抵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缱绻,《元日》满足了我们对“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想象,还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明清嘉定地区的名士贤达们,上演了穿越古今的精神遨游:

秋月朗朗孤舟轻泛,如豆的灯笼挂在船头,众人吟唱着“关山秋来雨雪多,行人见月唱边歌”。也且让我们,放下对俗物琐事的困扰与烦闷,来体验“欢饮达旦”的放达肆意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