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程的逻辑》第三章,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课程改革也是同样,因为存在课程危机,所以才会策划改革。从观念到体制、机制都不能适应,课程改革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存在三个瓶颈:一,高考制度滞后;二,教育立法滞后;三,教师研究滞后。
新课程实施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一一"教师即课程"。但要把这个口号化成每一个老师的专业成长的实践,需要改变教师被研究的状态。近20多年来的国际教师研究经历了一连串的进展:教师技能研究一一教师思维研究一一教师知识研究一一教师"反思性教学"研究。如何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课程改革关注课程的整体设计,期望确立两种课程一一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种课程的共同点是,基于同样的课程目标,拥有同样的基本要素一一知识与经验。两种课程的差异不过是在于知识与经验的组织方式的差异一一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组织知识与经验的。
这次课程改革力图实现三大转型:课程政策从"集权"到"放权"的转型;课程范式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到"社会建构中心课程"的转型;教学规范从"传递中心教学"到"探究中心教学"的转型。
"探究中心教学"是把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时间和空间多元化、多层化,在课堂中实现多样的个性的交响。几十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质并没改变,因为我们缺乏"教学觉醒"。那是教学主体的回归,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且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也就是形成认知性实践、社会型实践、伦理学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
新课程凸显"探究学习",并非全盘否定"接受学习",而是旨在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文化"取代"应试文化"。"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人类的两种基本学习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交织在一道的,并非势不两立!
在当今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归根结底在于使得学生"学会关心,发展智慧"。正如美国教育哲学家诺丁斯指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以关心为核心的道德人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要追求!"
正如我们七彩二小的德育校本特色"五爱教育":爱(自己)家人,爱(老师)伙伴,爱(班级)学校,爱(家乡)祖国,爱(世界)地球,我们正在用心挖掘基础型课程各学科中的五爱教育元素,设计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师生挣脱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的束缚,以爱修炼,用心对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