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小川版《苏东坡传》
我曾经以录音的方式,每天逐字逐句读一章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个寒假刚好读完,实在太痴迷于东坡,也喜欢林语堂式的表达方式。
此后,我又读了王水照、崔铭版的《苏轼传》,与林语堂版的相比较,内容更详尽,在表述上更客观,没有林语堂字里行间满满的对东坡的膜拜。
前年,买到了张炜的《斑斓集》,作家主观意识特别强,那种对东坡才华、对东坡作品、对东坡人格魅力的敬仰,用一种汪洋恣肆的姿态释放,感动又过瘾。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读了刘小川的《苏东坡传》,一个四川眉山人眼里的东坡。有身为东坡同乡的自豪,有穿越时空想要一睹东坡风采的急切,有哀其坎坷、敬其豁达的慨叹,读来,自是心有戚戚。而我,对东坡晚年的境遇和应对,又一次重温,又一次景仰。
最大的厄运始于东坡57岁。这一年的八月一日,妻子王闰之病逝,又过了一个月,高太后病逝,前者是东坡的伴侣,后者是东坡的保护神,对东坡有知遇之恩,双重打击还没有缓过神来,哲宗亲政了,这个尚处于叛逆期的少年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师苏轼赶出京城。九月中下旬,苏轼离京。
58岁时,先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取消端明殿学士和翰林侍读学士的称号,贬官英州。过了四个月,又被从英州贬到惠州。
59岁这一年与家人分离,带着王朝云和幼子在惠州生活。
东坡60岁时,先是幼子夭折,后是朝云去世,从此东坡孑然一身,直至终老。
厄运没有就此打住,61岁时又被贬到蛮荒之地儋州。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直到哲宗驾崩,徽宗继位,才被赦免召回,成为被贬大庾岭唯一生还的北宋官员。在65岁返回途中染上瘴毒,不幸在常州去世。
最可敬的就是这三年,东坡已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不要说吃肉,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可是东坡的双眼在生活上是向外看的,不是沉浸在自己的遭遇里悲悲切切,而是迅速融于周围环境。他学黎语、办学校、凿水井,领着当地子弟,开儋州文明开化之风,他教的学生姜唐佐成为海南岛上的第一个进士。一不留神,东坡以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活成了海南岛上文明的传播者,领着民众,从蒙昧走向文明。
读罢刘小川的《苏东坡传》,我写下了如下推荐语:
因为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太富盛名,想超越很难。本书从东坡的祖父苏序开始切入,更符合一般人读传记的习惯。对天才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散文家的东坡着墨不是特别多,而是着眼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东坡,着眼于身处逆境、与环境相融的东坡,他的生活智慧、他的豁达胸襟、他的日常习性,都一一呈现于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为东坡迷醉,为东坡折服,愿意千里万里,穿越时空去追随东坡。本书,值得一读。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