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6】反思日记

2022-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风翻书

哲学家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黄菡说:未经审视的死亡是不值得的。

黄菡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父亲生病,儿子回去探望。父亲想和儿子谈些死亡的话题,但每次都被儿子打断,然后岔开话题。儿子不愿意听父亲谈死亡,他觉得这样不吉利,于是父子俩对于死亡这个话题就一直回避。

后来,儿子离开一个月后,父亲因为病重而去世,儿子才有些后悔。也许父亲是想和他对人生进行一些更深入的交流,就因为儿子的不敢面对,他们失去了审视死亡的机会。

今天是婆婆去世第十四天,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二七”,老公的外甥女打电话来,二人痛哭失声。老公说,他其实并不觉得母亲的离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他只是万分的不舍。

婆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生活已经几乎完全不能自理,她空有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但身体已经不给她机会。她日益消沉下去,不怎么说话,除了日常的饮食起居之外,不是抱着一本杂志发呆,就是对着电视发呆。

着急起来,就对着手机屏幕不断地点。不小心点到谁的电话就一直不停地点绿键和红键,对方可以看到她不停打电话,但总是接通了挂掉,再接着打,让人不胜其扰。

还有就是不停地转发各种乱七八糟的小视频,一个视频可以转发十几遍,家里的群被她的小视频霸屏,大家只好设置免打扰,有事说话都看不到。

所有人都说她,告诉她这样很打搅别人,我们都在上班,这样不行的。于是她慢慢安静了,不在把焦虑发泄到手机上,然而她也愈发呆滞,更不说话,也很难看到笑容了。对于这个世界,她已经完全成了局外人。

但是,她也一直回避,从不聊身后事,不聊她的眷恋和不舍。我们都明白,她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们,她从来也不想成为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但她什么都不说。

婆婆去后,我和老公说:“妈也没有留下什么话。”老公说:“要留下什么呢?”是啊,要留下什么呢?婆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她把自己觉得值点钱的东西早早就送给大家了,没有剩下什么。

婆婆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抚恤金足以安排身后事。可是,除了物质财富,我们还应该留下什么?是不是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去面对和审视死亡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