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晨宇到肖战,人类社会从来不缺“反转”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曦少的背包

反转背后的心理逆反效应

《歌手》总决赛落下帷幕,华晨宇夺得“歌王”称号。

紧跟这条热搜的却是“歌手剧本”这一反转的词条,有媒体敏锐的捕捉到了网民的负面反馈,旗帜鲜明的打出了“华晨宇拿歌王,却是最大输家”的标题。

华晨宇荣获“歌王”,成功的激起相当一部分网友的反感情绪和负面态度。这正是一种心理逆反效应。

首先,“歌手剧本”的质疑声音。

在《歌手》总决赛中,有实力夺冠的热门歌手周深、米西亚和徐佳莹,都在第一轮被淘汰,因而第二轮的决赛,几乎只剩下华晨宇这一个种子选手,夺冠几乎已经在舆论中定调。

这也引起了网友在第一轮比赛之后不满,似乎这成了一个提前设计好的“完美剧本”。

不论真的是“剧本”还是“阴谋论”,如果某种行为或事件的诱导性太强,表现出一种事先内定好的结果,就会使受众产生选择自由被限制的感觉,从而激发逆反情绪和抵制行为。

其次,华晨宇的歌唱风格与表演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他的另类尝试,最典型的要数实验作品《癌》,粉丝们认为是“走在音乐界前沿”,但也有很多人完全不能理解,对这种非常投入、情绪化甚至看起来有点神经质的表演风格很难接受。

从上一次《歌手》开始,就已经有人总结了他的表演“套路”:第一段嘤嘤呀呀装神秘,第二段突然rap爆炸燃场子,第三段则狂飙高音闭眼结尾。

尽管这种很炸、很炫的风格确实很震撼,但看多了不免审美疲劳。

事实上,很多人或许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经过弹幕的提醒后,也都会瞬间发现,似乎还真的是“老来这套”。

不断重复的模式让人审美疲劳,进而心生反感,重要的是,他竟然还不愿意改。这种过度的重复引起了心理学上所说的“超限逆反”。

第三,华晨宇能否配得上“歌王”?

实际上从本季《歌手》开始时,就一直萦绕着一个话题,华晨宇算不算“华语乐坛领军人物”? 

华晨宇的战绩有目共睹:“90后鸟巢开唱第一人”、单曲《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已突破6300万元销售额、刷新全网数字单曲销量记录等等。

但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圈层化的割裂,不喜欢的人表示很不理解,因为他的独特性,注定在短时间内很难真正走向大众,而这种割裂现象也正是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圈层化的一个印证。

与之前的歌王相比,羽泉,韩磊、韩红、李玟、林忆莲、Jessie J、刘欢,都是公认的大腕,实力、名气、资历、影响力,都是实至名归。

而华晨宇则过于年轻,观众对“能唱高音,能炸场子”就得票高的现象也已经越来越不买账。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骤然“黄袍加身”,盛名之下,与很多人的预期是有差距的,似乎产生了一种“捧杀”的效果,更加深了逆反的心理和情绪。

第四,粉丝过激言行的“猪队友”效应。

如果将华晨宇称之为“华语乐坛新生代领军人”似乎有合理之处,但部分粉丝们似乎并不满意,强调“去掉新生代”、“突出唱作人”。

面对路人对曲风的不理解,粉丝们的反应极为强烈,“没理解就是没听懂”、“没听懂就是审美水平差”。过分的上价值、贴标签之后,粉丝与路人的矛盾逐渐被放大。

事实上,反感华晨宇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如果这种反感竟然不被允许,那就是真的反感了。

粉丝的过度评价和过分举动,动机或许是维护偶像,但恰恰起到了反作用,激起了庞大路人群体的逆反情绪。

粉丝给偶像招黑变身“猪队友”的案例并不少见,肖战的悲剧不就近在眼前吗?

但人类社会从来不缺少反转。

在粉丝们闹出的“227事件”近两个月之后,肖战推出了全新个人单曲《光点》,并在社交平台上简短发声,感谢所有的善意批评和指正。窃以为,这是肖战做出的做好回应。

当肖战粉丝惹出大麻烦,成为众矢之的,给肖战本人也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时,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肖战去哪了?为什么一直没有回应?

事实上,在风口浪尖、AO3相关各圈网友群情激愤时,不出面是最正确的做法,这个时候说什么都容易出错。

如果护粉会更加激化矛盾,不护粉又会让粉丝心凉,和稀泥必然又会被说没诚意,最后两头不是人,最终结果都是商业价值的损失,所以最好是保持沉默。

而且“227事件”与肖战本人没有直接关系,纯粹是粉丝闹腾,偶像背锅躺枪。

那么就不妨让“反对者们”使劲抹黑,一方面宣泄情绪,另一方面突出“肖战本人无辜”的舆论,等发酵到一定程度,大部分不关注AO3的人,就会觉得肖战还真的是挺惨的,挺可怜的,就会逐渐将巨大的劣势局面拉回来。

于是,在舆论逐渐平稳却又尚未脱离大众视线的当口上,肖战发布个人单曲并低调回应,时机刚刚好。

结果就是单曲《光点》在24小时销量突破7000万,一举超过风头正盛的蔡徐坤和华晨宇,榜单夺魁,再次刷新纪录。

简单做个对比,2016年周杰伦的新专辑《周杰伦床边的故事》,在36个小时突破1000万,在当时就已经是“奇迹”了,但奇迹就是用来打破的。

在新歌发布93个小时后,销售额已经破亿。

但真的有那么多人为《光点》买单吗?数字狂飙的背后,是粉丝们为“争一口气”而疯狂刷单的情绪绑架。

你们不是黑我们家爱豆吗?不是报复他让他来买单吗?那我们就让你看看什么是号召力、什么是小飞侠的战斗力,咱们用真金白银来说话。

肖战粉丝群打出各种刺激人心的标语:“人手105张很难吗?”“105张只是一只口红的钱,这很难吗?”“只买一两张,你和路人有什么区别?”“别用学生党当挡箭牌,300块钱你都拿不出来吗?”

人手105张成了真粉的标配,也就是说,你得花300多元(一张数字单曲3元)来购买肖战粉圈的入场券,花够钱的就是一家人,花不够就会受到强烈的排斥感。

这种强烈的激将式的表达,证明了粉圈果然是年轻人的天下,到底是年轻气盛。因为“227事件”而激起的逆反情绪,强烈到让人震惊。

粉丝疯狂消费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这是一场造星运动,粉丝通过花钱体会到一种与偶像同在的虚幻的真实感,同时也获得了肖战粉圈的认可,在群体中找到了存在感、加深了认同感,并最终享受到“造神”狂嗨的极致快感。

同时,情绪激昂、陷入乌合之众狂欢的粉丝群体,已然成为最优质的韭菜。

但不管怎么说,肖战的粉丝们算是扳回了一局。

但粉丝的这一波操作,如同当时吴亦凡首张个人专辑狂刷美国iTunes音乐排行榜,让欧美人士都惊讶不已,但随之而来却是路人们的强烈不满。

除了花钱,《光点》豆瓣评分竟然是10分满分,这个操作也是亮瞎眼。

下一波反转的伏笔已经埋下。

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在自由表达情绪的个体化时代,反转越来越成为家常便饭,逆反的心理和情绪此起彼伏,而人们也似乎非常愿意看到这种反复不定的剧情。

而频繁的反转和逆反的情绪,也正是这个不确定性时代的特征。

这也似乎印证了一个古老的规律: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过犹不及。

用诗人的话说,就是将醉未醉,将开未开,正是花好月圆夜。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九阴真经》里加了两句“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只不过,在今天,反转的越来越快,逆反情绪越来越强,有的人在欢呼,有的人习惯了,有的人却还不能适应。

下一波的反转在哪里呢?我已经捧起了面前当季的西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