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木兰柴》: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对于王维来说,他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他“六艺”精通,其音乐、绘画、诗歌,等等,皆造诣极其深厚。可惜他在思想上“误入歧途”,老是想进入官场。或许,在那个时代,仕途是必须的出人头地的唯一。不然,辋川别墅,可怎么才能盖起来?
所以,通过王维,也变相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诗人如果想要得到幸福的生活,诸事顺利,最起码的第一步,还是需要有物质保障的;否则,难免像陶渊明那样去向人“乞食”。把半官半隐的王维与陶渊明放在一起,两相对比之后,就会发现王维的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服,完全就是现在的我们所梦寐以求的。
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王维从宋之问的手中买下辋川山谷,并在原来辋川山庄的基础上大兴土木,营造出来大量园林别墅。王维如此大张旗鼓是为了什么呢?首先是因为他的母亲大人。王维从小受到自己母亲的影响,是非常信奉佛教的。王维建此别墅,就是专门用作母亲修行礼佛的地方。
王维的诗作之中,往往充满了浓郁的禅意,因此被后人称作“诗佛”。或许如此缘故,他的思想理念里面,常常便包含着浓厚的匿世之观。在其修建辋川别墅之时,便藏有另外打算,就是一个方便,使其能够成为自己的隐居之地。王维一生都存有避世的念头,可惜其终生却都戴着官身,无论如何是避不开的。
辋川别墅建好之后,王维便过上了半官半隐的自在生活。说到辋川,有一个人无论如何也忘不了,他便是王维的诗友、道友和酒友,秀才裴迪。两个人常常得意山水之间,每每都有诗歌唱和。王维因此起意成集,名为《辋川集》,里面录取两个人五言绝句各自二十首,也算诗坛一桩佳话。
《木兰柴》
【唐】王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本诗《木兰柴》便是出自于此诗集之中。据王维《辋川集》序所载:“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围绕着辋川别墅周边,共有二十处风景绝美之地,所以王维便和裴迪每每游玩一地,便赋诗一首记之。
诗题“木兰柴”,其中的木兰,本为落叶乔木,花开朵大艳丽,颜色内白外紫。柴此处读作zhài,通“寨”,意为防守的栅栏篱障。木兰柴,木兰林立而成栅栏状。于此,既作为地名而存在,亦属一道现实里面的靓丽风景,更作为诗人理想国度里的一个喻意,从而坚实地浮现在诗句之中,鲜活灵动。
首句“秋山敛余照”,字句精炼,直接点明季节和时辰。季节:秋天;时辰:傍晚。抬目远望,秋天的山峰,静默无声,悄悄地开始收拢着夕阳落下的最后余晖。随着诗人的描绘,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充满了浓墨重彩般的画图。不过,这一切都只是作为一种背景,等待着诗人接下来的继续刻画。
次句“飞鸟逐前侣”,如果前面只是一种辽远的静寂的话,那么在这里,诗人开始慢慢地添加上一丝丝灵动。这丝丝灵动是什么呢?便是暮色里的归鸟。西天晚照,秋空肃穆,成双成对的鸟儿,相互地追逐着嬉戏着,倏而在前,倏而在后,轻快地飞向自己的巢穴。前静后动,一动一静之间,使平凡的景色从而显现得非常具有神魂起来。
三句“彩翠时分明”,层峦叠嶂,落日余晖,秋天的树木,在晚霞金色光线地映射之下,显得愈加层次分明。对于这句诗,如果我们仔细地思量思量,便能够轻易地发现,它其实是直接上承于首句的。正是因为前面有夕阳斜照,所以才能在绚丽的光芒笼罩中,把秋天山林的色彩斑斓给鲜明地呈现。首句是因,此句是果,前因后果,亦是清晰无比。
尾句“夕岚无处所”,夕岚,傍晚山林里飘荡着的雾气;无处所,飘忽不定,难以捉摸。末尾这一句,在承接关系之上,也是间隔性质的,它延伸续写的其实在第二句。可以理解为山间雾气使人无法理会,飞鸟追逐着没入山间岚气之中;但这些仅仅是一种字面上的表象,其实质更多地表现应该是指向诗人的自我内心,是一种情绪之上的捉摸不定。
诗人在本诗中,使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手法,看上去让诗句之间的关系有些显得不怎么合理,缺乏诗句描绘时候的连续性,然而正是如此,却能够更好地再现诗人内心之中,那种难以叙写出来的缥缈之情感。此处,秋山、飞鸟、彩翠和夕岚,都成为诗人精心调用的背景形象,只为突出诗歌最后三字“无处所”。这或许涉及到我们所有人的困惑,而这种困惑正是来自于生命的基因深处,来自于那个永恒的哲学之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而,我们终究无法回答,无法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