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三章 亡不可振

2021-04-16  本文已影响0人  红林主人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三章 亡不可振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一个世俗世界最为通俗易懂而又现实真切的道理“多资易工”,就是物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做事取得成功。不管是国家,还是家庭,物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做事,成果越大。国家富强,民众富裕,既能改善生活迈向更高的现代化,又能应对各类风险灾害。中国今日之强盛离不开国家积累的丰厚家底,无论是灾后快速重建,还是建设超级工程,都离不开雄厚的社会物资与财富。

韩非子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意思是袖子长有利于起舞,钱财多利于做生意,原指有所依靠资本厚实,事情就容易成功。我们也有切身的感受,口袋里的钱多,心里就不慌,遇事就从容,计划也多样,反之,则心慌意乱,行为受限。我们不是提倡纯粹的物质主义,而是想说明在世俗世界里在现实面前,还是要努力工作,积累财富,改善生活,应对不时之需。毕竟,我们生活在物质现实中,我们可以有“大地为床,天空为被”自由心怀,但在现实生活中你试试睡在草地上的感觉。

韩非子为我们举例说明“资多易工”道理,秦国依法治国坚持耕战国富兵强,有了雄厚的实力外交政策怎么变都不会失败,合纵是盟主,连横是老大,永远都是下棋的人。燕国国力贫弱,就经不起外交策略的反复转变。西周小国先连横依附秦国,后背弃秦国合纵入盟,一年后就被灭国了,卫国也是先合纵后改连横,半年就被灭国了,小国反复玩合纵连横的策略结局就是死的早。

韩非子回过头来再说西周与卫国,假设他们不合纵连横,坚持独立自立富国强兵,结局会怎样呢?韩非子认为假使西周和卫国不急于听从合纵连横的计谋,而将国内政治严加整顿,明定法律禁令,信守赏罚制度,努力开发土地来增加积累,使民众拼死去坚守城池。那么,别的国家想要夺得他们的土地,想想好处不多,进攻吧,伤亡很大。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不敢自我拖累在坚城之下,从而促使强敌自己去衡量其中的害处,这才是保证本国必然不会灭亡的办法。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原意为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意愿,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国家强大了,敌国进攻前还要想想化不划算,能不能打胜,能不能得到好处,如果打不过,偷鸡不成蚀把米,可能就不打了。如果国家弱小,敌国想都不想就出手了。这就是国家富强的好处,也是保全国家的根本方法。现代战争打得不单是高技术,还是经济实力,总之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一般实力相当的国家不会轻易开战。冷战后的美国也不敢和俄罗斯打,就是因为俄罗斯有战略核武器,再加国土广大常规军事强大,美国也怕拖累自己。美国开打的都是技术与经济实力不对称的国家,可以速战速胜,可惜美国的战后策略错了,还是陷进了泥塘不能自拔,拖累了自己,得不偿失。

韩非子就此批评当政者“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治国者之过也。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亡不可振也。”意思是:丢掉这种必然不会亡国的办法,却去搞势必会招致亡国的事情,这是治理国家的人的过错。外交努力陷于困境,内政建设陷于混乱,那么国家的灭亡就无法挽救了。

【使周、卫缓其从衡之计,而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治国者之过也。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则亡不可振也。】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导致自己“智困于内而政乱于外”。按理来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能让人很快获得相关信息借鉴,以便化最小成本成就最大事业,但很可惜,科技发展了,人性却还是几千年前的人性,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再高的科技,人性不变结果还是一样:亡不可振。外交之事,人与国一样,看实力定策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