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最好的我们》引发的联想
文|云浅
图|网络
最近重新读了《最好的我们》。
记得还是刘昊然和谭松韵拍的《最好的我们》热播的时候,我才了解到这本书。
当时的我还是高一的学生,在市里最好的高中上学,成绩排名很低——年级总共一千六百多人,我排在一千四百名,真的是沦落到每次拿到成绩单就倒着数的地步。而且,学校很严,刚步入高中的我们,就面临着每周一测得折磨。学校也负责得很,每一个测试,都会出一份成绩,张贴在教室......
其实说实话,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我在小学和初中都是这样的成绩,这样的排名估计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可偏偏不管是在小学很是初中,我的成绩都还不错。虽然不是班里的一、二名,但班级前五名,年级前二十很是有我的名字的。
这种落差,对当时刚刚十五岁的我来说,也足以算得上很大的挫折了吧。
再看《最好的我们》引发的联想就是在这个时候,《最好的我们》上映了。我跟许多人一样,在耿耿身上看到了我自己——一个在满是学霸的校园里,苦苦挣扎着的不甘心当学渣的学弱。不知道这样说合不合适,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我看着耿耿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懊恼得揉头发;看着那成堆的卷子不间断地发到耿耿的手里,看着耿耿在成绩单上从下往上搜索着自己的名字......那时的我流了泪,因为我在电视剧里那个短头发的女孩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然后,妈妈看到了,说,“你这孩子,有啥好哭的。”
你看,年少时候的孩子,总是会因为那些在大人眼中不值得一提的事伤心、难过。可是那些经历过很多事的大人们,你们知道吗?在孩子眼中,你所以为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真的会压垮他们。
再看《最好的我们》引发的联想我不如耿耿运气好,我没有余淮一般的同桌帮助我。但是,我的运气也不算很差,至少我有朋友陪着。后来,我慢慢地收敛心性,不那么喜欢玩闹,而是与数学死磕着。(我物理很生物实在太差,所以直接放弃了哈,而且我喜欢学文,文理分科前就决定选文科了)
后来啊,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时,我那可怜的数学,从70多分,达到了120多分。(虽然我们班满分的、一百四以上的大有人在,但我已经很开心了)不过我的物理和化学加起来才30多分......
其实现在想起来,竟会觉得那个因为成绩差而哭泣的小女孩儿有点小题大做了。大概是因为时间过去很久了,就觉得没什么了吧。
再看《最好的我们》引发的联想对了,我虽然没有像余淮那样的学霸同桌,但是我却有一个蛮有趣的体育生同桌。我平时跟他交流并不多,大多数是他问什么,我答什么。我性子算比较安静的吧,不怎么主动找人说话,他估计也觉得无趣,然后大部分时候他都会跟前桌的女生说话。
有一回,他俩人在自习课上唠嗑,说了好久。但声音小,我听不清,也不妨碍我写作业,所以半节课过去了我都在认真写着我的数学题。然后,我那个体育生同桌,突然转过来,大声对我说,“XXX,我要追你。”
说来惭愧,我的第一反应是,他俩在玩游戏吧,估计我同桌输了,惩罚吧。毕竟我跟他不熟,说话也少。做出如此理性的分析后,我就直接回他,“你在开玩笑吧。”
嗯,苍天作证,我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完就扭过头去写作业了。至于后来他是什么反应,我也不记得了。
而且我认定他们俩人在拿我打趣儿,所以完全没觉得尴尬。我不喜欢主动找人说话,他就更少找我说话了,所以后来我们俩就没说过话。等我觉得尴尬的时候,都分过文理科很久了,不在一个班上了。
再看《最好的我们》引发的联想后来再想起来的时候,我觉得我大概是伤人家面子了?不过,就算我觉得他说的话是真的,我估计也会直接拒绝。那样的话,被我听到,一点也不激动,明显就是不喜欢啊。而且,大家不是都说,年少时遇见过很惊艳的人,就很难再喜欢上其他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