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可以突破的!
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 ——亚里士多德
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的,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知识是理论范畴,指点"做什么"及"为何做";技巧告诉我们"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假设我与朋友,爱人或孩子总是会暴力型语言,那时的我只顾按自己的理论去说,不愿意倾听。除非我会人际交往中的正确沟通,否则我都不懂得必须去倾听。但是仅仅知道需要倾听和如何去听也是不够的,还要愿意去倾听,才可能形成习惯。
改变习惯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比如说我从小到大就是不爱读书,人生中能读完整的课外书屈指可数,但是现在为了提高自己,为了能让自己更快的成为完美的那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我要牺牲我现在的”舒适区”的生活,要经过我的努力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曾经的我就属于依赖期的人,凡事总想着有家人来做,只要自己没做过的,就先尝试着做,不喜欢做的话或担心做不好的话,就想反正有他们帮我解决呢。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自己的孩子都在不断成长,而我止步不前,突然有一天觉得心慌了,如果我没有他们的庇护,我一个人能生活吗?能带好自己的孩子吗?
从现在起,我慢慢的独立起来了,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做的不好没关系可以再请教再改。最后能希望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伙伴一起加油,处于互赖期。
效能的定义
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曾经有个农夫养了一只鹅,突然有一天,鹅下了个金蛋,一开始农夫以为呢是有人在做恶作剧,本打算去扔掉的,他转念一想打算去验证下,没想到这个鹅蛋真的是金蛋,农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第二天,他又去查看,居然下的还是金蛋,此后的每一天都会下金蛋,后来变成了富翁,一切都那么的不可思议。
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贪婪又急躁,一天一个金蛋已经无法满足于他,他决定把鹅宰杀了,想把鹅肚子里的金蛋都取出,谁知打开一看,肚子里一颗金蛋都没有,鹅死了,农夫再也得不到一个金蛋,而毁坏这一切的是农夫自己。
这则寓言展现的就是个自然法则,也就是效能的定义。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高。而真正的效能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即下蛋的鹅。
在生活中"重蛋轻鹅"的人,最终连这个产金蛋的资产都保不住;"重鹅轻蛋"的人,最后自己恐怕会活活被饿死,更别说鹅了。
所以,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亲子关系中,孩子年幼时候依赖性强而且极度脆弱,父母很容易忽略对产能的培养,比如教育,沟通,聆听,父母总认为自己什么事都是正确的,一味地去吩咐他们怎么去做,有时还会用吼叫,恐吓,和威胁的方法,去随了自己的心愿。
有时父母会一味的纵容孩子,借此获得爱戴与好感,即金蛋,结果孩子在成长中毫无规范,缺乏自律力和责任感。
不论权威的还是纵容的管教,都属于偏重于金蛋的心态,忽略了那只鹅,即子女的责任感,而这些在若干年后,对他们面临重大抉择与实现重要目标存在非同寻常的意义。等他们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的他们愿意聆听,真心的尊重和爱戴你吗,值得他们信赖吗?
产出与产能的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你是否遵守,它都会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是效能的定义和模式,也是本书的七个习惯的基础。
这是我日更的第1篇文章,也是读书笔记吧!写这一篇也是警醒自己!很多欠缺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20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