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过的苦孩子》:如果我哭了,也许是我老了

2022-10-11  本文已影响0人  毛石

有个名叫《变形计》的电视节目,让两个家庭条件悬殊的孩子交换生活环境,体验彼此的生活状态,让条件好的孩子知道条件不好孩子的不易,让条件不好的孩子知道奋斗的目标、奋斗的意义。

电视节目中所拍摄的生活艰苦,真是让人心酸。所拍摄的时间长度仅仅是一小段时间,无法完全体现这些体验在孩子身上的变化。现在有这样一本书,记录了56名苦孩子20年的人生变化。

《我教过的苦孩子》这本书的作者艾苓教授是绥化学院的一名老师,作者用了20年追踪绥化学院2000年到2020年的21届56名寒门学子实现阶层跨越的实际情况,记录了这56个学生从出生、求学,到结、婚工作等人生关键阶段的遭遇和选择。

这本书诚如所宣传的那样“每一页都有泪点”。我读这本书时好像泪穴位被点到了,眼泪总是不自觉地向外涌,阵阵心酸不停地出现。我突然想起了郑钧的一句歌词“如果我哭了,也许是我老了”。年少的时候经历的不多,没有太多的经历和生活体验,所以共情能力太弱,根本体会不到苦孩子的不易。现在一路走过来,才知生活的不易,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尝遍五味已中年。读这本书时,虽然看的是别人的故事,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自己的故事呢。我也是出生在东北,经历过父母又下岗,我读大学的学费是父母买断工龄的补贴……

以前读这样的书,只会觉得是鸡汤,在打鸡血,现在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已能平静看待、冷静分析。

世界上的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还是分布不均的、不平等的。有人天生就口含金钥匙出生,还坐在金矿上。有的出生后就需要一直为生存而全力以赴。

这些好像老天爷故意开的玩笑,命运小儿的有意捉弄。虽然资源不均、不等,可努力、拼搏却又是平等的。看这些人的奋斗经历,不是打鸡血、喝鸡汤,而是通过他们的经历,懂得他们是怎样利用仅有的资源,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资源发挥最大效用,起到人生的改变。就像打牌,发到手中的牌已经确定,破罐子破摔毫无意义,而是要将手中的烂牌打好,这样才更有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