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10《开悟的七个要素,及开悟者的内在特质》

2023-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蓝色小天旺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着,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开悟的。 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开悟状态。

开悟有七个主要元素:

01:能量

能量可以帮助你转化人格及其模式。 有能量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能力、勇气和耐力来转化自己。 有了能量你才会感觉:"是的,我可以办得到,我有潜力、毅力、和勇气。"这股能量将会提供你观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 你需要理解和体认的事实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气和精力才能突破过程中的障碍,有能力对治那些障碍住觉知的幻象,因此能量和勇气必须发展和释放出来。

02:决心

缺少了决心,能量就会失去意义。 你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动摇的意志,才能持续地面对失败和失望。 毅力促使你坚持下去。 因此,了解围绕着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议题是很重要的事。 到底是什么议题导致了你的被阉割情节? 是什么东西障住了你的意志? 你要认清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说:"无论发生什么事,失望、痛苦、恐惧,我都要坚持下去"我可能在开悟之前就死了,但我还是不会停止,死后我仍然坚持下去。  "有了这种能力,你的内在工作才会言行一致。

03:喜悦

这是一种特定的喜悦感与轻松的态度,它是内在工作的本质,亦即对真相,看见真相及体认到真相的一份欣喜。 它有点象好奇心,对事物充满着欣喜的好奇。 如果你只有能量和决心,事情会变得过于沉重和严肃,但欣喜这个元素能帮你轻松的突破障碍。 无论做什么你都充满兴致。 这轻松感之中带着一股孩童式的好奇。 当孩子感到好奇时,他不会想到硕士或博士学位,他只是单纯地感到好奇罢了。

04:仁慈

这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种品质,因为过程极为艰辛,所以你必须仁慈对待自己。 就因为你还没有解脱,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要用驱迫的方式让自己更苦呢? 为什么一犯错误就要惩罚自己呢? 仁慈这个元素会让你更加依赖自己,依赖成长的过程,依赖你的心和你的本体。

仁慈会带来无私的态度,一旦有了这种仁慈之心,你自然就会友善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别人受苦也会令你感觉痛苦。 你不但想解脱自己,也想解脱别人的苦,解脱是没有固着点的,所以如果集中焦点在自己身上,你就会变成最大的固着点。  "什么是我需要的"? 什么会伤害我? 什么是对我有利的? 这些想法都围绕着" 我"

仁慈能够消融掉这种固着或设限的倾向,使你从自我为中心的状态里解放出来。 仁慈能够使你承受得住困难中的痛苦,使你更依赖自己的本体以及自己的智慧。 仁慈使你在内在的工作中变得更柔软,对别人更慈悲。 这是我们在对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议题时,必须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

05:祥和

一种安静下来的能力,而不是永远都在活动和思考。 为了体认到真正的解脱,你必须有能力让心安静下来,因为解脱境界是刹那即逝的。 如果你永远都在思考和担忧,并且维持着一贯的快速活动,那么你就是在阻碍你对解脱的体认。 一旦发展出这份能够去除焦躁的安详感,我们就会从这种安歇的状态之中,自然生起直觉、洞见和细微的观察。

06:融入

也就是完全融入于你正在做的事。 不论那是什么,你完全专注于眼前的经验,彻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 这是一种能力,一份与经验之间的关系,一种摆脱人格的解放感。 人格通常会跟随经验保持距离,它对彻底融入、与经验合一感到恐惧,当你完全证悟到本体时,这份了悟是无法说清楚的;你已经完全投入其中,除了本体之外什么都不存在了。

譬如你正在制作一张桌子,你是那么地投入,以至于你、工具和桌子都结成了一体。 处于这种状态里,你是头脑完全停止了区分或分别意识。 你可以融入于任何一种行动、情绪、思想、感觉或本体的某个面向,印度教徒称这种境界为三摩地,自我的彻底消融。 处于这种状态里,人格终于允许自己死亡、消失、与眼前的任何一种经验彻底融合。

07:觉醒

亦即在你的经验之中觉醒的一份能力。 你的觉知是这么的清晰,就像是刚刚醒来一样,甚至有一种周围都是光的感觉。 觉醒的品质是内在工作对治昏沉和愚钝的解药,你必须靠它来了解你所有的人格议题,也必须靠它来对治执着的倾向。 你对眼前发生的事是充满着觉知的,里面没有丝毫昏沉的成份。 在你清明的觉知之下,事物变得清楚而明确,你能如实看见事物的真相而非通过潜意识在看。 这样的状态就像万里晴空,没有一丝的云雾,但这并不意味你在看着一片晴朗的天空,因为你本身就是这片晴空。 你的心是彻底开放及清明的。

这所有的要素最后会结合成客观意识。 这七个要素:能量、决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觉醒,会融合成一种现象,一种客观的品质。 这份客观意识正是对治人格执着倾向的必要条件。

有了客观意识,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无意识的影响。 你不再受过去的的经验、观念或意见的制约。 你的力量是客观的,意志是客观的,你的欣喜是客观的,仁慈是客观的,你的祥和是客观的,融入的能力也是客观的。 客观意识将这七个元素带入了另一个次元,另一种层次。

七个要素也被称为Latifa:七种精微意识的元素,能量属于红色Latifa,决心属于白色Latifa,欣喜属于黄色Latifa,仁慈或慈悲属于绿色Latifa,祥和属于黑色Latifa,融入的能力属于蓝色Latifa,能够使我们解脱欲望的觉醒元素,我们称之为澄明的Latifa。

Latifa是一种非常精微的东西,有人说它像空气,能够产生七种品质的精微之气。 这七个元素最终会制造出来第八个元素,亦即七者结合成一体形成一个八角形。 它们是构成Latifa的几个重要的本体面向。 如果你继续进行内在工作,你会发现每一种Latifa都像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它们会说明你达到彻底的放下。

开悟后个人的内在特点:

平静安稳,清醒澄明(本自清净)

绵延不断,用之不竭(本不生灭)

无欲无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自信坚定,内外一致(本无动摇)

随机应变,运用自如(能生万法)

开悟后个人的外在表现:

影响巨大但不强加于人,

刚毅果断但不自以为是;

慈同万物但不执着生死,

严谨负责但不求全责备;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骛远,

持之以恒但不愚顽固执;

理解他人但不随波逐流,

正直诚实但不无端干涉;

精力旺盛但不亢奋激越,

通观全域但不粗枝大叶。

开悟修养方法:

探索生命的真相不是接受教条。 知识、理论、逻辑及信条都是真相的局部表述,都具有局限性。 这就象指月亮的手指一样,它并不是目标。 如果将任何理论当作真理,就会受它蒙蔽。 自己的念头也是这样。 如果将自己的逻辑判断当作真理,无疑会被它蒙蔽。 对自己及别人的评价与鉴别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如何才能不被自己及别人的想法蒙蔽呢? 办法就是永远做个旁观者。 对别人的想法,旁观是容易的,因为有距离。 实际上,一旦自己的好坏判断的念头生起,这个距离就会消失。

漠不关心的做法本身是一种回避态度,它本身就在遮罩自己探索真相。 因此,关键是观察自己念头的生起。 对自己念头怀有敌视的态度,实际上是通过教条(反对自己的念头)引入一个新念头。

能否对自己的念头怀有慈悲之心而不受其牵动是禅定的关键。

因此尽兴地观察自己来来回回的念头,就象观察蓝天中的白云一般的随生随灭。 如果时时刻刻,这个观察者本身被观察到的话,一种旁观的自由就悠然而生。

但是这种观察,作为概念的存在,一直在阻碍观察本身。 突破观察的概念的层次,就可以将自己融入真相。 此时一切都在当下,了了分明。 任何行动都自然合情,身心解脱,表里如一,一尘不染。

具有超常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养对自己念头的观察,开始可以依赖五大感官,比如触觉,尽情感受触觉(比如感受自己脚步着地),可以躲开观察行为的妄念设计。 因为对观察方法的设计,是念头观察中最易出现的妄念,也是使观察消失、进入妄念的通常方式。 在此基础上,体验各种初级感觉。 待有一定定力后,就可以观察自己的念头了。

———————————————————

用最真诚的文字,倾听心底的声音,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我是小天,陪你一起阅书、阅心、阅尘世的小编。 愿你我,活得通透,舒展自己的生命,轻盈自己的灵魂。 共同陪伴彼此的成长! 感恩遇见!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