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猫狗的爱恨情仇
昨晚凌晨突然看到菱菱童鞋,晒了一张小猫图。两个月大,毛色神情却已然了不得。
唯一的困惑,是为何将如此灵性之物置于牢笼之中?
菱菱释道,一防乱跑二怕伤着。
我也喜猫,不论毛色神情,轻轻一挑逗,便足以萌翻,静寂的生活。
恰似一股调味剂,可相伴可相拥,唯独不能禁其足、乱其心。
(一)
我身边的男女性朋友,喜狗多于猫。比如庞然大物哈士奇,一言不合便上前相拥、挑逗、喂食、溜。当然各种合影自拍自然是少不了。
但我生性厌狗,闻不得其味见不得其身。更别说溜喂逗拥,就连听其吠声,我都得拒之数里。
俗话说,厌其七分必有缘由。
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为什么厌狗?如此灵性可爱之物,相呵相拥都显得不够用心,居然还闻声绕道。
故而他们总结其缘由,一幼时被追二幼时被咬。
细细想来,也不外乎这两种。
儿时确有被追经历。一追数里,凶猛至极。
印象最深的一次被追,是在大坝之上。
那时候的大坝,还未经翻修。两旁的杂草,足有人高。沙土路,一遇下雨,车马难行。
但那会年纪小,我爸又不爱骑自行车,骑车出行基本都成了我爷爷的事。爷爷那一辈,就数凤凰牌最为知名,高大威猛性能极好。当时人还没车高,故而多选步行。
那些年的六月,并无而今闷热。虽也多变,但任它再大的太阳,躺在大树之下,吹着自然风,却也能美美睡上一觉。
农村里的六月,是多趣的。除了收割晾晒,还有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唱戏。在我的家乡,唱戏分两种,一种是正统的雷剧另一种叫公仔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木偶戏。
公仔戏,经常听我爷爷说起。但直至今日还未曾亲临目睹。倒是雷剧,常年耳濡目染。尤数村里的大人,不论男女也无论是否剧团出身,看的多听的熟基本都能自顾自的哼上那么几句。
甚至有些上门喊冤吐苦水的妇女,还会自带曲调边述边唱,动情处还能催生几点眼泪。
故而,每年六月我都会跟随母亲大人回她娘家看戏。小时调皮爱闹,一哭起来丢东西砸碗。所以并不是每一年母亲大人都同意带我同去,但不带归带,去外公家的路儿我熟。人虽小,来回也有好几十里地,但好就好在人小不知害怕为何物。背起两件换洗的衣服,找一个同行的小伙伴,也就算启程了。
我们村与母亲大人的娘家算是邻村,一个居之山南一个居之水北。山南水北之间,隔着一条大坝。
于是,大坝便成了我们通往外公家的必经之路。早些年坝上居人少,除了偶尔一两个负责看守大坝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逛一圈,平日里也就剩我们这些放学后出来放牛的娃娃会来观上一眼,放放风筝。
估计是当时的负责人,见水库资源可利用,便划地租与外人。于是在大坝的尽头便起了一户人家。
专业养鸭,开始数百只水上放养,之后慢慢增持,数千数万。高峰时段,能有十数万之巨。毕竟大坝深处野外,鸭巨必招贼。鸭主估计也是有此担忧,没多久就买回了数条小狗崽。开始圈养,之后放养。个个身长体巨,虽非狼狗却远有狼狗之凶猛。猎食速度之快,见者惊心闻着腿软。
当时虽年幼,却也有戏瘾。一闻唱戏纵然爬山涉水,也要前往。那会来回数十里地,光大坝就有数里之长。
每经大坝,数条大犬便居于路中。闻脚步声起吠,见人影狂吠,吠而不止步,群起而攻之。
大人常言道,遇犬莫跑,攻而伏地。
群犬攻而伏地,数秒未见其退意。拾石起跑,一跑一掷。如此数里,大犬方止步,敌意未消。
如此数次之后,闻犬色变,久而厌之。
之后,为看守自家果园爷爷也圈养过一只大犬。敌意浓,从未敢近其身,喂食全靠掷地吃之。
后来大伯婶婶也家养过几只,性情还算温驯。自家人吠声不带敌意,眼神温顺,每放假回家必绕膝舔之。每周日坐车回校,也必追出门相送数里。
但对大犬的警戒心,却未曾放下。厌意虽有所回转,依然谈不上喜欢。
李姑娘常说,随遇而安随其自然。
行吧那就顺其自然,如果真有缘分,说不准某天,我还能养上一只哈士奇。敢带着它出门溜,也敢抱着它合合影。不用掷地喂食,近其身便可吐露心事。
如此,便足以。
(二)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便可成朋友。
猫狗相斗,历来凶猛。猫爪划痕能痛之入骨,犬吠声撕却也能怒而自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狗的敬畏,所以爱猫之心,甚浓。
倘若冬瓜也算江湖中人,那么冬瓜便是江湖之中我认识的性情最为温良之人。品茶种花爱猫狗,文人品性尽数继承。
一篇《茶香四溢》,读得人如痴如醉。而后又写猫狗,笔墨浓情,大有周作人梁实秋遗风。
喜猫之人,多有洁癖且性子柔。做事慢条斯理,心有所附不忙不慌。
有如赶车,有如赶机。纵然错过班次,第一反应无非就是改签。改不得便退,退不得也就此作罢。不怒不怨,不哀不伤。
只是在这快节奏的大都市里,不急不缓则是工作处事的一大禁忌。没有人愿意去等你磨蹭,上司除了热爱丰满暴露美貌的菇凉,更爱不用督促也能高效率出成品的小伙。
唯一的好处,便是心态可人。纵然处于低谷逆境,也能自我灌输鸡汤。
前些日子,与锤子韶见面。听闻其也抱养一只猫咪。配合拍照爱躺沙发,不吵不闹,抱至怀中,细看蓝眼瞳眉直叫人爱不释手。
灵性之物,自然有其独特之处。从毛色发肤、到瞳孔细爪无不惹人欢喜。
幼年至今,家里也曾养过三回小猫。见证其成长历程,是最为有趣之事。
第一次养猫,是奶奶从邻里家抱回来的小猫崽。村里有条不成文的小规矩,不论去谁家抱养猫崽狗崽,均需给上一两块钱或者送上两包糖果抑或送上一小袋细糖也是可行的。并非贪财势利,抱养东西尤其是小动物,回赠东西这是对物主的肯定与感恩。打官腔也叫礼仪,生活礼仪。
至于我奶奶给人家送了什么,我并未细问。但应该不会是钱财之类,多为糖果。那时候赚钱不易,生存更难。所以论及钱财,自然不会轻易挥霍。
我奶奶是个细心的人,对人对物均如此。每晚睡前,必铺好猫窝,喂养得当再轻声细语与之交流。
猫语人话虽难相通,但小猫咪却视奶奶为至亲。睡前教育,虽不知道能否入其耳,但小猫咪每每听完方会睡下。白天里,一听奶奶叫唤不出两秒便现于脚下。奶奶唤东它从不偏西,指鼠抓鼠听话至极。
奶奶极其憎恨老鼠,再严实的米缸它也能给你轻轻撩开,吃喝拉撒全在里面。所以奶奶每晚对猫咪的叮嘱,必不可少抓猫一项。
故而那阵子便成了家鼠的苦难日,从张狂撩缸到四处逃窜,狼狈之心可见一斑。
猫还是洁癖之物,且害羞。有一回,担心它在沙发之上撒尿拉屎。我便直盯着它小半日,未见其有异样。准备出门之时,它也随行。开始以为是追随我出去溜,欲逐之。不曾想它竟跑至远处的无人区,挠土解手。我一近前,它便挪一步,再近前又挪一步。几番反复方确认害羞无疑。
数年之后,小猫咪已成人母。诞下小崽,为感谢邻里,故而也将小猫崽赠予人。之后不知缘何,小猫咪经常外出,长混野外,偶尔有回,次数渐少。后来听闻,其长奔于山林之中,已成野猫。
于是第一次抱养的小猫咪,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之后奶奶又养了两回,均尤为听话,唯独抓鼠之功远不如第一抱养的小猫咪。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也是爱猫之人,甚至还深情款款的出了一本《我是猫》,在文中将自己化身一只废弃的猫,几经挣扎,方博得主人收留。在这其中还见证人世的各种丑陋。
人不如猫,确实不假。无猫灵性,无猫感恩,也无猫纯良。
所以我爱猫,除了发肤毛色、瞳孔细爪,更爱其温顺。
不争不抢,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