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回应的喜欢,真的没关系吗?”
01.
有些喜欢真的挺别扭的。
像是一场捉迷藏,你想方设法藏匿在最隐秘的角落里,别人找不到,你也从来不出现。
在那个秘密树洞里,你洞察着别人的丝毫踪迹,而自己却始终停留在原地。
将自己的心思隐藏,慢慢堆积成一个人的饱满内心世界,后来别人走远了,自己还傻乎乎地以为那些被自己存放的心事痕迹也算是爱的另一种方式。
“有些喜欢,与别人无关”。
这多像是胆小鬼的借口谎言,明明自己迈不开脚步,偏偏还要给自己的内敛扭捏寻找着口是心非的掩盖理由。
自以为深情难得,爱过一场,就也足够。
但谁知不敢正面相对的角落里,总有遗憾唏嘘,总藏着自己骄傲又自卑的倔强劲儿。
爱的过程中,以为“唯我主义”也不错,也算是对心底情感的珍视不负。
爱的结果里,却做不到心事和现实整齐划一,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的独角戏。
有些人的喜欢就是这样。
自以为是,深情以往,把自己活成了女主角,却开不了口,不敢伸手,却永远没有女主角的好运气。
02.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为什么我们总要在否定自我的想法里,与自己的内心期望背道而驰?
遇见一个不知所措的人,自卑、胆小,不敢主动去表现,就以为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轻巧的不值一提,无关痛痒,不被待见。
这样将自我的质疑,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也难怪自己总是单向眷恋,不被回应。
喜欢一个人,要不要让他知道?
如果喜欢是不打扰,我们又怎么会患得患失,左右犹豫?
学不会表达的女孩子,就像是一个没有上岗证的心理疗愈师,剖析的了自我,却无计可施,解救不了自我。
就像是那些把暗恋当成日常的姑娘,心事饱满,无尽想象,却就是笃定自我不值得,笃定对方注定成为自己的人生过客。
她们可以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放映着虚拟恋爱剧情,在现实世界里,还没开始,就自我隐藏逃避了。
为什么有的女孩子总是爱的那么不坦荡?
想要的没勇气,期望的结局里总是用“散场”来自我劝退?
在感情的世界里,果然喜欢与自卑相伴。
越喜欢,越怀疑。
越自卑,越远离。
03.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里说,关系治愈关系,好的关系疗愈受伤的人。
可打不开自我的人,得不到被看见拥抱的机会。
总是质疑“我不配”的自卑女孩,封存了自我,也自动放弃了太多机会。
那些单向的爱里,也不全是“爱而不得”的坏运气,而是自己用失败去做结局,用消极去审视自我和他人的感情。
缺乏互动的爱,仔细一想,自己才是那个操盘手,而“试一试”的选项永远不在自己的计划中。
陈婕君在《可塑的我》中提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流通的爱,是最健康的关系。
“拥有期望,表达需求,得到回应”,这是一段美好关系的正向循环。
表达需求是对自我的认可,敢于坦率自己的内心的人,无谓结果的好坏,才能更自在拥抱自我,面对他人。
也许会有不被回应的时候,但迈出第一步,就可以更接近被回应的结果。
这是很简单平凡的道理,却是很多女孩儿的内心障碍。
而心理学上对此现象,定义了一个更形象说服性的概念——“依恋循环”。
我们不敢主动去展示自我,不敢去直率将一句喜欢说出口的源头,首先在于没有清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而“依恋循环”模型针对这些现象里的人,给出了更清晰化的步骤指引:
不完美的性格来源于不完美的过往经历,记忆会成为潜在的经验模板暗示着我们重蹈覆辙,而我们需要重新整合那些不完美的经历,从中去审视自我,重塑自己。
04.
“依恋循环”模型包括4个步骤:需求——表达——满足/不满足——心理结果。
在第三步中,如果我们过往经历里的需求有过没有被满足的体验,它很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在我们心底埋下了自卑、不自信、内向的种子。
而成年生活里的压抑自我,不再将需求表达出口,其实就是因为害怕受伤而采取的防守姿态。
对外界回馈的不信任,因为成长里缺失过需求不被满足的不安全感,长大后就主动逃离了被回应的不确定后果,选择隐藏自我,将自己防守在安全的自我心事牢笼里。
可是,从“依恋循环”模型的正向步骤来看,如果因为害怕受伤而逃避表达自我,这是对自己的惩罚,让自己陷于负向心理状态中。
无论怎样,“表达需求”都是一段正向关系的必经过程。
暗恋中的单向眷恋;感情里的隐含付出;“什么都不说,他就能明白我”的期待,这是靠运气的理想化爱情,是婴儿式的爱。
婴儿不用表达出口就可以得到身边人的猜想和回应,可是我们需要情感的流动,才能更好心意相通。
05.
所以,那些藏在心口的感情,只需要自己知道就足够的心意,真的没关系吗?
纵使心中沟壑累累,情意满荡,不被重视,不被回应也没问题吗?
当一个人自己构造了饱满理想的爱情乌托邦,却从来没有主角的赴约,她丰富了自我的内心世界,也许成就了部分自我,但不也失去了观众,孤芳自赏,徒留下一句“也足够”的自我感动。
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好好去接纳过那个真实的自我。
怕自卑的内心被昭告,怕说出口的喜欢被拒绝,怕主动后的尴尬局面,怕内敛的心怀容纳不了被否定的不安全感。
不自信,让我们逃避自我,逃避外界,也丢失了太多机会。
如何才能更坦率去表达自我,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
书里说,一个人的自尊稳定表现,不是说他从没有接受过不被回应,不被满足的打击局面,而是他懂得“得失自然”。
不被回应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不要总是把一段感情,一段关系上升到对自己的否定中。
没勇气的女孩要重新去塑造自我,看到自己内心的缺失部分,要重新去建立正向的“依恋循环”。
愿我们都能在重塑自我中,找到表达需求的勇气,找到那个敢于表达真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