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明媚与忧伤
总有那么多好玩的事情要去学习
三十岁的时候买了人生第一把吉他。
三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去学钢琴。
有时候会为想念的某个人编一段音乐的旋律。
认真地去学唱一首歌。用力地记住某段歌词。
关于音乐的事,总是感觉刚刚学起,又好像一直都在。
音乐的明媚与忧伤音乐是关乎价值观的东西
一直想对自己的孩子做一点音乐启蒙。
那日和一个玩乐队的朋友聊天,说起
“下次你们排练的时候,我带孩子去观摩一下吧,看他将来是去想学吉他或者架子鼓。”
朋友说,如果不是一定要走专业这条道路,还是让他长大一些,至少也要小学高年级以后,自己去选择。
因为音乐其实是反映和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东西。
在他太小的时候,我们替他去选择了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和乐器,其实是会很深地影响甚至干扰着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成长。
这确实是我没有听过的道理。
周围的家长们大多都在困扰于是让孩子学钢琴长笛或者小提琴。
于是现在只是和他一起听好听的音乐。
至于要不要去学一样乐器,或者学什么乐器,
那是他以后自己的选择。
音乐的明媚与忧伤
最好的陪伴
有很多东西是在我们的价值观初步形成以后去学习的,又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
而这些,往往是可以陪伴我们一生的。
音乐是最好的陪伴。
那日读资中筠的《有琴一张》,惊愕于她在音乐方面的造诣。
上学读国际关系的时候读过她的一些书与文章。一直以为研究中美关系的女学者应该是咄咄逼人不怒自威的气场。
却是一个可以弹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完整三个乐章可以开独奏音乐会慈眉善目笑容温婉的老太太。
在她的书里,见得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与方式。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的遇见,
与人与物,相遇相知甚至相爱,
但终要分别,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唯独陪伴终身的,是你选择的怎样的生活方式。
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音乐自然更是,
是人短暂一生的最好的陪伴方式。
音乐的明媚与忧伤音乐与最后的离别
音乐应该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告别时最后的言语吧。
七年前老师的葬礼。没有哀乐。
灵堂里回放的是《化蝶》。那是他最喜欢的音乐。
与他合葬的,是全套的班得瑞。
他生前总是伴着这个音乐入睡。
离别让人哀伤。
唯独音乐会让离别也变得温柔。
若有一天,我与这个世界作最后的告别
也不要放什么哀乐,不要那么沉重与悲痛
只放一支钢琴曲,
《のょうと风》(Like the wind)
(想知道是什么音乐的可以点开开头的音频
提前听一下,不必等到我的葬礼哈:p)
深秋的夜,昏黄的路灯映照下梧桐,
我从路上走远,一片叶子落下来。
音乐的明媚与忧伤